《脈經》卷十手檢圖(三)陰蹺陽蹺帶脈

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背痛,微澀,為風癎,取陽蹺。

前部左右彈者,陽蹺也。動,苦腰痛,癲癎,惡風,偏枯,僵仆羊鳴,麻痹,皮膚身體強(一作淫)痹。直取陽蹺,在外踝上三寸直27絶骨是28

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動,苦少腹痛,引命門,女子月水不來,絶經復下止,陰辟寒29,令人無子,男子苦少腹拘急,或失精也。

後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動,苦癲癎,寒熱,皮膚強(一作淫)痹。

後部左右彈者,陰蹺也。動,苦少腹痛,裡急,腰及髖窌30下相連,陰中痛,男子陰疝,女子漏下不止。

右陰蹺陽蹺帶脈。

注釋及心得:

27.直:當,平行,動詞。「直絶骨是」:似福佬話的語句用法。

28.直取陽蹻的作法:外踝上三寸平行刺至絶骨。難經:髓會絶骨,取穴陽輔,外踝上四寸;後代醫書如針灸科學:絶骨指懸鐘穴,外踝上三寸,現今神經骨骼損傷常應用懸鐘穴。兩穴差一寸,皆屬陽蹻脈循行。

29.辟:擊,拍之意。陰辟寒:陰部痛如被擊且寒冷。

30.窌:深空,同髎。髖窌:骨盤。

31.討論奇經八脈,通常會先提及《難經》的條文敍述,二十九難: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蹻為病,陰緩而陽急。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陰急就手檢圖而言,即後部左右彈。反之陽蹻亦然。帶之為病,病位在中焦,脈為中部左右彈。

32.楊紹伊先生考證張仲景原序”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二十三字為西晋太醫令王叔和加入。如果想要循仲景六經意旨,探究奇經之臨床應用,桂林古本有相關條文可參考:

帶脈為病,苦腹痛,腰間冷痛,脈當沉而細,治屬少陰。

陽蹻為病,中於側,氣行於外,脈當弦急,按之緩,治屬少陽。

陰蹻為病,中於側,氣行於內,脈當浮緩,按之微急而弦,治屬厥陰。

桂林古本將奇經八脈和仲景六經辨證做了對應,然其脈義和手檢圖不同,以浮取為陽、沈取為陰,故陰蹻為病,陽緩而陰急,是為脈當浮緩,按之微急而弦。目前臨床上我們是採用手檢圖的說法。

33.奇經八脈用藥:

《神農本草經》敍藥僅分上中下品,至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後人尊為經方而有六經用藥之別。金、元後之醫家的本草理論則有了較大的轉變,金.張元素(潔古)著《珍珠囊》一書,其中論藥物性能即按臟腑經絡分類,編成《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本草綱目》加以轉載;清代《得配本草》更編集加入奇經八脈的用藥。要在中醫二千多年累積的浩瀚書海裏迷失是很容易的事,譬如本草,如果沒有一個清楚的架構,看得書愈多,可能愈不能善用精用藥物。宜以仲景用藥為主軸、《神農本草經》藥物為綱領,熟讀活用,而臟腑、經絡、奇經八脈之分類用藥,擇其要參考之,不宜深信盡信。

(原載於2010/12/08)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

《脈經》卷十手檢圖(二)足三陽三陰脈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頭項腰痛13。浮為風,澀為寒熱,緊為宿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也。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14,少腹痛、引命門15,陰中痛、子臟閉16。浮為風,澀為寒血,滑為勞熱,緊為宿食。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17痹。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18者為飲,澀為嗜臥,腸鳴,不能食,足胻19痹。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苦腰背胻股肢節痛。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為氣澀,澀為風,血,急為轉筋,弦為勞。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右足三陽脈。

注釋及心得:

13.動,苦頭項腰痛:手檢圖內涵為氣機脈位。當然指感好的中醫師,可以在相鄰區域分辨出頭點、肩點脈動的不同,得知是頭痛或是肩痛,但那是以實質脈位而言,與氣機脈位是不一樣的意義,指下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14.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病位在下,脈位在寸。有個病人月經淋漓不斷無止時,嚴重貧血到去打EPO,西醫針對子宮卵巢,做了內診、超音波甚至切片,完全正常,連子宮肌瘤都找不到,但持脈便知病因在上不在下。

15.命門有三義:睛明穴/督脈十四椎下命門穴/任脈石門穴。閱讀古籍別急著把現在最通用的觀念直接套上,很容易產生誤判。婦女月經不調的少腹痛,常伴隨腰痛,此處較可能是指命門穴。

16.子臟閉:胞宮脈絡不通。綜合諸症描述,類似現今的經前症候群/骨盆腔鬱血症候群。

17.脛:小腿,從膝蓋到腳跟的一段。

  1. 滑:陰氣有餘。澀:陽氣有餘。先知脈位,再分脈形。

19.胻:小腿/肚/脛骨上部。

20.張永明醫師:仲景《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太陽、陽明,和十二經絡中的太陽、陽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只看名稱便視為一致,則中醫的精進會多走很多冤枉路,浪費很多時間。《脈經》卷十亦同,不能一看到太陽、陽明,便把太陽經和陽明經的循行直接套上,這種方式是不能體悟到古籍的真義。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21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戶壅絶內22,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胃中痛,食不下,咳唾有血,足脛寒,少氣,身重,從腰上狀如居水中。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腹滿,上管23有寒,食不下,病以飲食得之。沉澀者,苦身重,四肢不動,食不化,煩滿不能臥,足脛痛,苦寒24,時咳血,泄利黃。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內,小便血。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尻內,便血,裡急,月水來,上搶心,胸脇滿拘急,股裡急25也。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右足三陰脈。

注釋及心得:

21.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此症狀描述在脈位足太陽亦見之,故知病人初問診答覆相同,然脈位一在太陽一在厥陰,病因病機便不同,再細問分辨,則症狀不同,治亦不同。

22.子戶壅絶內:陰道內壅塞不通

23.上脘主清升,中脘主運,下脘主濁降。文中之上管,同現今之中脘的概念。

24.苦寒:怯寒

25.股裡急:股部內側筋脈拘急

  1. 張永明醫師:氣機脈位即六經脈位,其由來為脈經手檢圖,原文中病症多與經絡循行相關,治法用針或灸。但實際內科臨床是與傷寒六經及其方藥關聯性較強。如果將此脈法應用在針傷科,應與經絡循行相關性強。

(原載於2010/11/26)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

《脈經》卷十手檢圖(一)脈分五部九道

除了《瀕湖脈學》、《重訂診家直訣》之外,《脈經》亦是有志於脈診者,可備而時習之的醫書,它最吸引人之處是補強了婦人病脈證,還可以找到仲景金匱書中失落的小兒雜病,而《脈經》卷十手檢圖雖已亡佚,然其中之文字敍述,仍蘊含著許多很有意思的想法,值得再三研讀體悟。對於年代久遠的醫書,各家參考書籍的說法注解不一,是一定會存在的現象,隨著自己臨床經驗的累積,以及閱讀書籍的廣度深度增加,個人認知亦會隨之而改變成長。身為執業中醫師,不可不讀古醫書,訓練自己閱讀古籍的獨立思考能力,方能於臨床時活潑應用,這是很重要的。

參考書籍:《脈經新解》陳欽銘/《脈經》中國醫藥科技/《脈經》學苑出版社

   《脈經校釋》人衛出版社/《奇經八脈考》李時珍/《中醫診斷學》馬建中

經言:肺者,人之五臟華蓋也,上以應天,解理萬物,主行精氣,法五行四時,知五味。寸口之中,陰陽交會,中有五部1,前後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2,分為九道3,浮沉結散,知邪所在,其道奈何?

歧伯曰:脈大而弱者,氣實血虛也。脈大而長者,病在下候。浮45上下交通者,陽脈也,堅在腎,急在肝,實6在肺。

前如78者,足太陽也。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後如外者,足少陽也。

中央直9前者,手少陰也。中央直中者,手心主也。中央直後者,手太陰也。

前如內8者,足厥陰也。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後如內者,足少陰也。

前部左右彈10者,陽蹺也。中部左右彈者,帶脈也。後部左右彈者,陰蹻也。

從少陽之厥陰者,陰維也。從少陰之太陽者,陽維也。

11大時小者,陰絡也。來小時大者,陽絡也。

注釋及心得:

  1. 五部:前後左右中
  2. 上下中央:寸關尺。內經有寸口之稱,無分三部為寸關尺,其言上下,為寸尺之意,循內經之諸家,應同此意。
  3. 九道:如下圖黑色部分,注意手少陰、手心主、手太陰同在中軸上,僅以線段區別其部位之不同。原手檢圖已亡佚,後人所擬之手檢圖,多將手少陰、手心主、手太陰依序排列於中軸,如同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一般布局。此處採不同見解,與注釋9「直」字之意密切相關。我們現採的診脈縱軸細分為五條線,即九道脈之三軸,再加上外側奇經之兩軸。
  4. 浮:脈位
  5. 直:當,動詞
  6. 堅、急、實:脈形,兼以脈勢辨之
  7. 如:往
  8. 外/內:分別為拇指/小指側。
  9. 直:當,動詞。直字本身有許多含意,在脈經卷十的條文中多次出現,參考書籍的注釋不一,令人生惑,此處直字的意義更攸關手檢圖的擬定。若詳參前後條文仔細思量,並以福佬話發音,便覺豁然開朗,這直字宜以動詞解之。如同怎麼背念都不順的《湯頭歌訣》,如果學習祈宏學長和父親陳長河醫師出版的台語發音有聲書,才能有一路暢讀之感,因而體會汪昂著歌訣的精潔優美。
  10. 左右彈:左右是以五部分之,即中軸之兩側交替彈。我們現會細分為1,5彈或2,4彈,代表著不同的意義。然條文中的左右彈是指1,5彈,屬陰陽蹻和帶脈的表現。

11.滑氏曰: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

12.《脈經》手檢圖與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是不同的理論架構。李時珍氣口九道脈: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也。後部中央直者,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也。

擬脈經手檢圖

(原載於2010/11/24)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

我慢心與懺悔心

這是中醫同學joyce轉寄的文章,很發人深省:

在宋朝時代,有位妙高禪師,他修行非常精進,晝夜不息,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難免會打磕睡,禪師體悟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耽誤不能用功。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來克服這個毛病,禪師在奉化雪竇寺後面找到了一個臺子(後人稱:妙高臺),這個臺子正好在懸崖的上面。他就坐上去,把腿一盤,一半伸出懸崖。心裡想:如果我打瞌睡,就會摔下懸崖,當場摔死,所以應該不會再打瞌睡了。

但是,當妙高禪師雙腿盤上去,坐好後,他立刻就打起瞌睡,結果真的摔下懸崖。摔下去後,禪師在半空中驚醒,突然感覺有位菩薩在半空中將他接住,托到臺子上。妙高禪師就問菩薩說:「請問您是誰?」菩薩說:「我是韋陀,看你這麼精進,特別來護你的法。」妙高禪師聽了很高興,於是乎他就起了驕傲的心說道:「這個世界上像我這麼精進,坐在懸崖上打坐的人有多少呢?」韋陀菩薩說:「像你這樣坐在懸崖上打坐的人很多,但是像你這麼驕傲的人很少,所以,從此二十世我不再來護你的法!」說完後,就走了。

妙高禪師大吃一驚,立刻觀照自己的傲慢,當場就跪下來禮拜,懺悔道:「以後我不會再那麼傲慢了,請您繼續來護我的法吧!」說完就痛哭流涕。

妙高禪師心想,經過這麼重大的教訓,我應該不會再打瞌睡了,雖然沒有人護我的法,但我還是要繼續修行。於是他又爬到臺上,繼續盤腿打坐,但沒有多久,又打起瞌睡來了。於是妙高禪師又摔下懸崖去了,摔到了半空中時,突然被嚇醒了,禪師心想,糟糕!韋陀菩薩不會再來救我了啊!當快摔到離地面二寸的時候,突然有個菩薩又托住他,把他托到了臺上,他就問:「你是誰?」菩薩回答說:「我是韋陀。」妙高禪師說:「你不是說從此二十世不再來護我的法了嗎?」韋陀菩薩說:「我本來說二十輩子不來護你的法,但你剛剛一念懺悔心起,已經超過二十世矣!所以我現在繼續來護你的法。」禪師當下即豁然開悟!佛法的妙處也就在這裏,一念散於無量劫,無量劫攝於一念,所謂「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微塵剎土不隔毫端。」

(原載於2010/11/07)

分類: 簡單生活, 生活散文 | 標籤: | 發佈留言

菟絲子和桑寄生的應用

最近為了煎煮菟絲子,常常不小心把鍋子燒焦了,周末回台中時用的那個小湯鍋,還泡水刷了好幾次才完全洗乾淨。菟絲子呈黃棕色球形,細小者佳,不碎者真,外形和紫蘇子相似,其質堅硬,不易以指甲壓碎,會彈跳起來,水煮吐絲粘,藥湯會變得黏稠,是主要的特色。市場品有數種:菟絲子、酒炒、塩炒或菟絲餅。藥材中盤商和相關書籍都不能告訴我,到底何種製法的藥效會較好,所以自己分別煮來試喝體驗。一般有爐心之插電煮藥壼較不宜,因種子細小且絲粘膠質易吸附爐心和縫隙,清洗不易,所以不锈鋼小湯鍋熬煮較方便,但火候要注意宜小火,一不小心便會冒泡湧出或燒焦了。

實驗的結果,相同重量的菟絲子與菟絲餅,經過相同時間的熬煮後做比較,菟絲子煮的湯汁香味和黏稠度都較高些,應該是種子內的絲粘較多且易釋出之故。陳修園:子中脂膏最足,絶類人精。夏桂成:菟絲子補陽水。皆得其要旨。故其湯液應以脂膏粘稠度高為佳。菟絲子購買時須注意,是否摻雜了其它細小種子類,顏色和形狀會呈現較不一致。而菟絲餅是蒸製後搗爛作餅,切塊晒乾,色較棕褐,可以方便抓藥及煎煮,但取一菟絲餅敲碎,形多乾癟,不若原種子圓潤飽滿。依藥材和湯液來看,雖《本草崇原》張志聰云作餅焙乾用,個人還是推薦張錫純的作法:炒熟為佳。

        用藥除了選定炮製法較佳的藥材之外,還要注意其煎煮的製程。以壽胎丸為例,自己熬煮可以輕易得到黏稠的湯液,飲完覆杯後腰及下腹立覺溫暖緊實甚舒,而面頰會有持續的微熱感。不過現在人多忙碌,少有人可以自行煮藥,交由診所代煎比較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菟絲子是較特殊的藥材,子細而湯汁粘稠,在機器煎煮的過程中,如何保留粘稠的藥湯,而可以過濾掉細小的種子,不使其阻塞在機器或管路中,造成損害,是一個待解的問題。強調過濾完整可以得到純淨水藥的新式機台,常把粘稠藥湯一起濾掉了,最後得到的水藥包,的確非常純淨清澈無雜質,可菟絲子吐絲的精華粘稠,大部分連同種子,一起被過濾丟掉了,真令人搖頭!較傳統的機台,直接用大紗布袋過濾,結果也是一樣的,湯液的黏稠度都不夠。當然臨床使用時將菟絲子的藥量加多,可以得到些許改善,但非根本之道。想找一天非假日,到百貨公司的進口廚具樓層逛逛,希望能找到現成的、更精細孔徑的過濾用具,能濾掉種子且能釋出粘液,可以直接套用在煮藥機台裏,其材料品質、耐高溫及耐用性,才會比較符合診所煮藥的需求。

桑寄生/檞寄生

臨床上我會用菟絲子加桑寄生,組方為壽胎丸加減,應用於安胎。如同安胎該安誰一文所述,這兩味藥能轉化補強胎氣,這是中醫用藥的特色,也是西醫處理安胎問題時,完全沒有考慮到的角度。《本經》記載的安胎藥物只有四種,桑寄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場上的藥材多以槲寄生(黃寄生)代之,其效不佳,尤其是應用於安胎。所以雖然藥材價差可以到十倍以上,我還是堅持使用桑寄生飲片。而桑寄生的科學中藥,我也不使用,明知道藥廠不會使用那麼貴的桑寄生正品,製成科學中藥產品,又何必開列在處方上,讓孕婦多服呢。

妊娠期間應儘量少服藥,然身體有狀況時孕婦堅持不服,或醫師不敢用藥,亦屬不該。壽胎丸的應用,張錫純寫得很清楚:此方乃思患預防之法,非救急之法。若胎氣已動,或至下血者,又另有急救之方。通常在懷孕的初及中期,持其脈若下少陰沈小弱明顯,或小兒新生脈微弱欲散,伴隨著腰痠、下腹痠(肚尾痠)、小腹有冷感、夜尿多、帶下水清狀等症狀,脈證相應時便可使用,預防日後胎氣動或下血等更不好的情況產生,是很值得且臨床有效的。

備註:中藥藥材不能單以炮製法論定好壞,前二天路過一中藥房,心血來潮進去買點菟絲子藥材來試試。買到的菟絲子摻雜了很多綠色不知名的小種子,煮起來的湯色帶綠,且不若質純的菟絲餅湯液之吐絲黏稠,這綠色藥湯(下圖左)我是不敢喝的。所以若自行到中藥房買藥,要多注意藥材品質啊。

(原載於2010/10/31)

分類: 中藥心得 | 標籤: | 2 則留言

《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篇整理

一、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奔豚氣病的病因是驚發,然而它只是驚發造成的第一個階段,後續還有吐膿、驚怖和火邪,不同層次的症狀產生。舉一個例子,去坐海盜船或雲霄飛車,有人會嚇到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這是奔豚氣的表現。更嚴重者,胃裏的食物會湧到口中,甚至吐出來,這就到了吐膿的程度了。奔豚是氣上衝,吐膿則連實物都吐出來了,驚怖和火邪由桂枝加桂湯的條文延伸,從暈針的病人可觀察得到,驚恐抽搐、額上及局部斗大汗珠瞬間而出,故程度上由氣到實物,再到陰陽相離欲脫出了。

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寫得很好:因驚而謂之驚,可也。非驚亦謂之驚,無不可也。此一節、為奔豚証之開端,類及吐膿等証,四部同出一源。概以驚字括之。蓋言皆心病也。不論其病因是否驚發,病機是心傷,心傷而致病者皆可屬之。胡希恕《金匱要略傳真》:驚恐不是外來因素,而產生於患者本身內部,如痰飲瘀血諸疾,均可致驚恐的證候反應,尤其不恰當的治療更常使其人發驚恐。臨床常見,許多醫療誤治的情況,或生病驚恐,但西醫檢查報告都正常的病人,都可歸於此條。

二、師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此篇除了第一條條文之外,後四條則專言奔豚之病。奔(賁)豚兩字,注解甚多,有以奔為憤;豚為小豬或為江豚;遂有水畜以配腎之說等等。查古字豚、遯、遁三字通用,以遯卦的角度來看,《彖》曰:遁而亨也。《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遯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下面二陰爻息長,陽爻逐漸消退,正是奔豚氣病勢之起。依卦辭之義,有疾厲但不至於是危急重證,遠陰邪不惡而嚴,不可大事,則安矣。是故若以遯卦釋之,奔豚氣病的基本方應該是桂枝甘草湯。

三、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方名及藥物組成不似仲景方,故略之不釋。桂林古本之奔豚湯,以桂枝代替宋本中大寒的甘李根白皮,與奔豚氣病的基本方是桂枝甘草湯;病機是心傷,非常契合。

四、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小腹上至心,炙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桂枝加桂湯與下一條的苓桂甘棗湯,皆可視為桂枝甘草湯的衍生方:在太陽病脈證並治的內容中,桂枝甘草湯的下一方即是苓桂甘棗湯,而桂枝加桂湯更突顯了欲扶心陽之義。張老師:此條文在脈診上,雙手的下少陰都要注意,脈由尺部出發,需與覆脈鑑別,此處為寒。而就症狀表現的程度,其實是已作奔豚,且誤治接近到驚怖火邪的階段了,故加肉桂以救陽中之陽。

五、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理中湯去白朮加桂枝,可治臍上悸/築。

此篇的條文和對應方甚少,通常我會將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篇,屬於驚悸的二條文併過來一起看,這樣的編排就第一條條文所提,會比較完整:

一、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

十二、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有病人反應聽到電話響聲,就會受驚心悸,從桂枝甘草湯扶心陽的角度出發,佐加適當的藥物,可獲得快速且良好的改善。

(原載於2010/10/07)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