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證和歷節證初探

《金匱要略》在探討風濕證時,是先描述濕家的表現。所謂濕家,是平素即有代謝不良的問題,血液循環不佳,三焦氣化不行,具備這些體質表現的這一類患者。「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常常患痠痛症的患者屬之。《金匱要略》討論的風濕證,是風邪或合濕邪加諸在濕家的身上,不應只認知成風為陽邪,濕為陰邪,風濕兩邪相搏以致病,否則天氣一變化,有人犯病有人無恙,可見體質的差異性決定了致病與否,要區分《金匱要略》探討的是因弱而病的各種雜病,與《傷寒論》探討的因病而弱不同。

細審風濕相關條文,「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這是風濕證的治則,所以常衛教病人,不需要運動得大汗淋漓,微微汗出才是調整身體代謝比較好的狀態。風濕證的治方:「發熱日晡所劇」偏屬陽明,可與麻杏薏甘湯;「風濕脈浮身重」偏屬太陰,防己黃耆湯主之。後續三條的風濕相搏,陳修園的《傷寒論淺注》寫得極好: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寒邪拘束,故)身體疼;(風邪煽火,故心)煩;(濕邪沈著,故)不能自轉側;(邪未入裏,故)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以浮虛為風,澀則為濕也。此風多於濕,而相搏於外,以)桂枝附子湯主之。

(患前證,)其人(脾受濕傷,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大便硬,(愈硬而)小便(愈覺其)自利者,(脾受傷而津液不能還入胃中故也。此為濕多於風,而相搏於內,即於前方)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濕若去,則風無所戀而自解矣。)

要知此節桂枝附子湯是從外驅邪之表劑,去桂加白朮湯是從內撤邪之裏劑,下節甘草附子湯是通行內外之表裏劑也。

(風濕相搏之病,見證較劇者,用藥又宜較緩。)風濕相搏,(業已深入,其)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此風寒濕三氣之邪阻遏正氣,不令宣通之象也。)汗出氣短,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衛氣、營氣、三焦之氣俱病,總由於坎中元陽之氣失職也。務使陽回氣暖,而經脈柔和,陰氣得煦,而水泉流動矣,以)甘草附子湯主之。

風濕證,是風邪或合濕邪加諸在濕家身上,以卦爻來看是上風下水(1),風行水面而渙散,故得渙卦。拯救渙散之道,是下方坎卦()中的元陽(君主),應親至宗廟召喚凝聚力,收拾已渙散的人心,故仲景用藥多以桂附,育陽利水,水泉流動濕若去,風無所戀而自解。

甘草附子湯是通行內外之表裏劑,它的延伸方可以參看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是《金匱要略》第五章歷節病的用方,其組成包括桂芍草是太陽病桂枝湯的基本藥物,麻附甘是少陰病方,太陽少陰的基本方皆包含在內,故表裏俱病。臨床上脈見浮沈皆有(2)歷節病名始於仲景《金匱要略》,其病狀以關節紅腫、劇烈疼痛、不能屈伸為特點(3)。後來的許多醫家將這樣的病狀歸之為病,痺病始於《內經素問痺論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清․吳謙等負責編纂的《醫宗金鑑․雜病心法》是沿用內經的說法,將痺病、痿病、腳氣類似三病,歸於雜病外感,而不見歷節病名。細究歷節和痺病,關節疼痛雖同,病因卻不盡相同,歷節病因是肝腎不足,是感受風寒濕邪,與痺病強調陽邪與陰邪雜至不同。歷節病人望診「身體魁羸」是肝腎不足的表徵,「腳腫如脫」是關節腫痛的表現,後來更衍生特殊病名鶴膝風:兩膝腫大疼痛,膝上至髀膝下脛足,枯細但存皮骨(4)

歷節和痺病,細究其表現和病因,不能畫上等號,是故有些醫家仍保留了歷節的病名,另作解析。《景岳全書》:「歷節風痛,以其痛無定所,即行痺之屬也。《病源》云:歷節風痛,是氣血本虛,或因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或因勞倦調護不謹,以致三氣之邪遍歷關節,與氣血相搏而疼痛非常,或如虎之咬,故又有白虎歷節之名。《中藏經》曰:歷節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此其概也。大都痛痺之證,多有晝輕而夜重者,正陰邪之在陰分也;其有遇風雨陰晦而甚者,此正陰邪侮陽之證也;或得暖遇熱而甚者,此濕熱傷陰之火證也。有火者宜清涼,有寒者宜從溫熱。若筋脈拘滯,伸縮不利者,此血虛血燥證也,非養血養氣不可。」

《中藏經》的歸納形塑了後代時方治療的準則,例如《雜病心法》腳氣篇:有火者宜清涼:濕熱傷陰之火證,形氣實用加味蒼柏散,形氣虛用當歸拈痛湯;有寒宜從溫熱:寒濕用五積散加附子,寒虛用獨活寄生湯;血虛血燥證:如鶴膝風治以大防風湯,為十全大補湯去茯苓,加防風、附子、羌活、牛膝、杜仲,著重養氣養血之法。這樣的模式也是目前中醫學校教學最常習用的方式,針對一個病名,研究常見的病因類型有哪幾種,以及對應的治療方劑,然後記憶下來以便臨床應用。實際上這樣的學習是片段地記憶學習,因應不同的病名所以資料庫龐大,容易覺得無趣並消減對中醫的熱情。這樣的模式在臨床診治時是還會是比較僵化的,首要問題是很多時方的脈證在臨床上無法完整地對應而得到精確診斷;若臨床經驗累積豐富,能確實診斷出該用何方,而手邊無方便現成的科學中藥此方劑可以使用,則組成藥物須熟記全部才能配得出來,原始劑量還要能記得,才可能視病情程度變化得以適當調整;再若病情的表現是兩三個病因皆有可能,就會淪入疊方的開方模式。

還是回歸傷寒金匱有完整架構、病情發展、誤治應變的臨床思路,比較能靈活運用,才是明醫之道。歷節病的用方桂枝芍藥知母湯,若以甘草附子湯的角度解析之,一是歷節,一是風濕,致病成因深淺不同,風濕證是風邪或合濕邪加諸在濕家身上,濕家僅是代謝不良,歷節病因更深一層是肝腎不足,再感受風寒濕邪。所以桂枝芍藥知母湯方中,甘草附子湯的甘附桂朮皆備,白朮劑量加重,生薑重用五兩,為育陽利水;方名冠以芍藥知母,乃因芍藥和知母重在養血潤燥,補肝腎陰之不足;麻黃可伸陽氣於至陰中不為盛寒所凝(5),處理由筋骨達皮膚,153菽的水氣;再酌加防風,風藥中潤劑,不傷陰能勝濕散風邪。

若歷節證非表裏俱病,而是病在肝腎,深入至筋骨,《金匱要略》:「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脈在沈部,12菽主筋為肝,15菽主骨為腎,脈之所在15菽,用附子,脈之所至12菽,用川烏(2)。「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組成藥物:少陰病基本方麻附甘,再加芍藥破陰凝滋陰血,黃耆補氣,為後代醫家養氣養血治法之源。

腳氣衝心,為腳氣上入少腹不仁有喘滿之徵(4),《醫宗金鑑․雜病心法》曰此證命難全,《金匱要略》歷節病後補一方八味丸,即腎氣丸,見病人微喘即用之,不待目額黑恍惚譫妄,則喘得以減,科學中藥就能奏效,全賴腎氣丸育陽利水滋陰運化之功。

後學不敏,僅就讀書心得及有限的臨床經驗,整理歸納,提供同道參考。醫學的傳承,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文引用:

(1) 張永明醫師課堂講述

(2) 張老師課堂講述

(3) 《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歷節風

(4) 清․吳謙《醫宗金鑑․雜病心法》腳氣篇

(5) 清․鄒澍《本經疏證》

(原載於2017/01/15)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內科 | 標籤: | 發佈留言

梔子豉湯的藥性及臨床應用

《神農本草經》:梔子苦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中醫的臨床應用可分為三大部分。()鄒澍《本經疏證》梔子為治煩之要劑,熱邪煩懊,可於土中收清肅之氣以勝之。《傷寒論》有梔子豉湯,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枳實梔子豉湯,梔子厚朴湯,梔子乾薑湯六個變化方。後兩方無豆豉仍以梔子冠方名,為其有煩。()仲景以之治黃,濕熱成黃,可於鬱中鼓暢發之氣而開之。有梔子大黃湯,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大黃硝石湯四方。()梔子苦寒涌洩解而上出,皮膚症狀多用之,後代醫家常用例如黃連解毒湯,局方涼膈散。

梔子苦寒涌洩” (1)這個字是水由下向上冒出來的意思,我們會寫洩洪不會寫成瀉洪,因為洩瀉兩字的方向是有差異性的。梔子與一般苦寒藥的降瀉特性不同,鄒澍《本經疏證》強調梔子與四時之序逆,能於溽暑鬱蒸中鼓蕩暢茂而開之。所以梔子可歸為右手關前的用藥,其勢上而出。汪昂《本草備要》:「梔子苦寒,輕飄象肺,色赤入心,瀉心肺之邪熱,使之屈曲下行從小便出。」可能會讓人誤解為梔子下行,於是文後又提出海藏的註解:非利小便,乃肺清,則化行。

《名醫別錄》:淡豆豉苦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淡豆豉的製作是先由黑豆發酵製成豆粕,再續製成豆豉,黑豆皮黑肉黃色黑性沈,製成豆豉之後輕揚上行,發酵的製造過程讓豆豉被外國人譽為健素糖,是幫助腸胃消化很好的食品。鄒澍《本經疏證》曰秉土德宣水化而輕揚導達之功;能驅散陰翳陽氣自伸;陽經之煩躁特用之。(1)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這是梔子豉湯所治之煩,心中指的是君火,心中懊憹是神不安於內,反覆顛倒是形不安於外。臨床上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輩操煩事多放心不下,做事反覆顛倒也睡不好覺,診脈常見膈點脈滑,用此方效佳。仲景云「凡用梔子湯,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臨床發現舊微溏者可歸屬於太陰體質,這類病人心中結痛胃熱不舒,僅給數日小劑量寒涼科中藥粉,大便即軟散腸胃不適心煩不解,若在膈點診到浮大中空的芤脈,可與梔子乾薑湯(2)。臨床常見向上延伸至胸中向下至關前陽明,科中各2克或水藥各兩錢皆宜,則胃熱得解大便成形眠進煩除,陽明和太陰兩舒。《瀕湖脈學》:「關裏逢芤腸胃癰」。若浮大而按之中空不明顯,梔子乾薑湯飲二三碗即便硬不暢,給與梔子厚朴湯較合宜。是故豆豉可幫助腸胃消化,但病人原有腸胃問題,即陽明或太陰體質者,可考慮去淡豆豉,改用梔子乾薑湯或梔子厚朴湯。

後學不敏,僅就讀書心得及有限的臨床經驗,整理歸納,提供同道參考。醫學的傳承,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文引用:

(1)清․鄒澍《本經疏證》梔子/淡豆豉

(2)張老師課堂講述

(原載於2016/12/22)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內科 | 標籤: | 發佈留言

《都是陌生旅程的起點》推薦

恭喜顧老師在九歌出版的《都是陌生旅程的起點》獲105年度台灣文學好書!

認識顧燕翎老師緣起於大學時期,她溫暖豐富的人文素養,在理工背景的校園裏,自成一股特別的暖流,吸引著年少離家孤單茫然的學子,大家熱切地選修顧老師的課程,讀書、討論並獲得啟發,從課堂延伸到生活,繼而從校園延續到社會,這樣自然毫無勉強的緣份,至今一算已超過二十個年頭了。

聽聞顧老師要出書,甚是開心,在名利追逐、物質比較的「人生勝利組」價值觀充斥氛圍之中,《都是陌生旅程的起點》一書,可以看見一位女性主義者不同的人生觀注。顧老師巧拾生活點滴:外婆還有她的看護、日本銀座的媽媽桑、市場裏的眾生相、爬山巧遇的山友,串起了一段段難忘時光。在校園裏上下課鐘響之間:奔向大海提早離席的學長,體魄強健但意外受傷的同學,優秀卻過勞早逝的教授,這些人事在追求畢業升等的目標之外,更深刻感動靈魂。擔任政務官時期接觸社會多元化族群:高齡族群有效率地妥善照護、SARS風暴中的遊民處境、盲胞工作權、樹葬灑葬的創辦等等,這些可能出現在生活周遭或電視新聞,浮光掠影地從大多數人腦海中,一閃而逝的陌生人事,顧老師用她真誠良善的關懷尊重、思慮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投入每一個議題的參與改善。源起於女性主義對弱勢平權的追求,顧老師完成的每一次旅程,雖以陌生為起點,總是以更圓滿更美好為結果。

幾年前因為處理老家房地的問題,和公家機關、司法體系有一段時間接觸往來,對公家單位的處理態度著實印象深刻,因此對於顧老師的勇闖政治森林就更佩服了。閱讀相關文章,感觸良多,如果我們能在僵化體系裏多一點創新思維,人與人之間多一點善意,甚至多一點像顧老師這樣的人才,進入體系當催化劑,身在公門好修行,整個社會改善的速度會加快,那該有多好。顧老師最近投入政府長期照顧的規劃,這是台灣高齡化社會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希望能有更完善的方法,畢竟制度設計的影響甚大,過多的保障讓人驕傲懈惰,不足的照護則問題叢生,人性在過多和不足的保障中,自有不同的擺盪展現,能夠保持清醒者甚少。

跟老師的見面時間不多,但總是愉快的,我們談論著許多不同的話題,明白人生這趟旅程,不在頭銜的堆疊、存褶數字的增減,而是在每一分時光的運用,是在周遭有緣相遇的人事物之中。非常幸運能認識顧老師這樣的長者典範,誠如老師所言:「我的人生有轉折沒有退休。峯迴路轉,柳暗花明,只要一息尚存,期待下一季的楓紅遍野。」我也是這樣熱切地期待著,很高興將這本書推薦給每一位努力豐富人生旅程的朋友。

顧燕翎 - 日誌用相簿

作者簡介:

顧燕翎生於南京,成長於岡山,求學於台北、美國,長住於新竹。

1970年代開始投身婦女運動、任教交通大學,曾協同創辦婦女新知基金會、台大婦女研究室、女書店、台灣銀領協會等民間團體。19961998分別以《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性主義經典》獲得聯合報十大好書獎。之後任職台北市政府,擔任公訓中心主任及社會局長,自此熱衷從不同社會角度整合公共政策。2006獲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頒贈家庭價值獎,2009獲得梁實秋散文獎。

顧燕翎以女性主義者的眼光來創作,呈現出魅力獨特的散文風情。

新書:都是陌生旅程的起點  九歌出版 201510

顧燕翎部落格:女性主義起點站

(原載於2016/11/23)

分類: 簡單生活, 生活散文 | 標籤: | 發佈留言

預約掛號注意事項

Android安裝

https://lsh2013.tcm.tw/article.php?catid=2&id=122#bm1

iOS安裝

https://lsh2013.tcm.tw/article.php?catid=2&id=123#bm1

1.預約患者到達診所請先到櫃枱報到

2.初診可預約,請提前報到填寫初診表

3.本院90歲以上長者可以優先看診

4.一家人連號例如4.6.8,可一起看診;若沒有連號,例如632號,請依號碼看診

5.報到時已過號,則二位患者後穿插一位過號。例如預約6號,報到時現場尚有二位過號18號和11號,則看診順序為:21->22->18->23->24->11->25->26->6,敬請耐心等候

6.三十日之內可預約,看完診後再預約下次

7.當日可預約或取消;已開診則不能更改

8.爽約3次就不可預約,需看診後才可預約

9.周六下午6點至周一上午8:30主機關機系統暫停掛號功能

分類: 診所公告 | 標籤: | 發佈留言

李思慧中醫診所交通位置及周邊停車場

地址:新竹市光復路一段256 (老爺酒店對面)

電話:03-5786169,03-5786158

開車:新竹交流道光復路出口,北上者由右側下,南下者由左側下,直行約五分鐘可到。

公車:新竹市公車1路,世界工家(老爺酒店/科學園區介壽路大門)下車。

周邊停車場:

1.投幣式停車場,每小時30

2.關東市場地下停車場,營運時間8-22時,每小時20元。

3.光復路163巷停車場,24小時營運

4.新科國中地下停車場,每小時20元,B2車位多

~祝大家平安健康~

分類: 診所公告 | 標籤: | 發佈留言

阿膠

我的一位高中同學是台大婦產科醫師,年初在line上聊到,她去山東旅遊時買了些阿膠,連續服用一段時間後,每年春天必犯的慢性鼻竇炎居然不發作了。這引發了我極大的興趣,提到阿膠這味藥多半會直接浮現養血止血,是否這樣的既定印象,讓大家忽略它蘊藏了更靈活變化的藥用本質呢。

《神農本草經》:氣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洒洒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

    仲景方中阿膠出現了11次:炙甘草湯、黃連阿膠湯、豬苓湯、膠艾湯、白頭翁湯加甘草阿膠、溫經湯、膠薑湯、大黃甘遂湯、黃土湯、鱉甲煎丸、薯蕷丸。這些方的特色:炙甘草湯脈結代心動悸;黃連阿膠湯和豬苓湯是少陰挾火熱化常用方,少陰病脈微細,微是神失細是精失,膠類藥材如阿膠、黃明膠、白膠、龜鹿二仙膠等都屬補精的藥;這三個方的臨床應用脈位也相近。膠艾湯到大黃甘遂湯這五個方是《金匱》婦人篇的專用方;先便後血黃土湯;鱉甲煎丸治瘧母;虛勞諸不足薯蕷丸。仲景這11個方已經涵蓋了《神農本草經》談到阿膠的所有主治。

後代醫家有更進一步的發揮,補肺阿膠散是宋朝兒科專家錢乙的名方,此方以阿膠(蛤粉炒)為補肺的君藥,現雖因方中包括馬兜鈴而禁用,仍是很值得探討的應用。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1803AD(1):阿膠以阿井之水,入黑驢皮煎熬成膠也。《內經》云「手少陰外合於濟水,內合於心」。又云「毛皮者,肺之合也。」以皮煎膠,故能入肺;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故能入脾。勞極氣虛,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阿膠入肺補氣,故能治之。關於阿膠的入肺之說,李時珍有不同的看法,《本草綱目1578 AD(2):阿膠補肺血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縱觀歷代醫家對阿膠的陳述,雖說我們在仲景方中沒見到阿膠補肺的用法,但後代醫家顯然是支持的。

阿膠這味藥的重點在於阿井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2)東阿有井大如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以貢天府,其井乃濟水所注,取井水煮膠,用攪濁水則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蓋濟水清而重,其性趨下,故治淤濁及逆上之疾也。靈胎《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AD(3)阿井為濟水之伏流,濟之源為沇水,自沇水以至於阿井,伏見不常。若《夏書》所謂溢為滎,出於陶邱北三百里,泉雖流而不上泛,尤為伏脈中之靜而沉者,過此則其水皆上泛成川,且與他泉水亂而不純矣。故阿井之水,較其旁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以之成膠,真止血調經之上藥也。

  個人以為寫阿膠最入神的還是鄒澍,《本經疏證1832AD》(4):濬血之源,潔水之流。不從入何臟所以主治的角度來談論藥物,則藥物本身的特色更能夠靈活運用。阿膠的本質就是填補濬潔腎水(),圖片(5)正可示意濟水之伏流,與圖中不同的是其歷千里不與他水混,至山東欲出海時,掘為阿井水。下生腎水上主於肺,故能治相關諸證。由諸醫家之釋意而臨床應用於鼻過敏患者:勞極氣虛,皮毛洒洒如瘧狀之先寒,所以吹風即嚏,嚏為雷龍之火上逆,診其脈細,以阿膠補之,腎水足則龍在淵,雷龍之火不上泛故嚏明顯減;且性重趨下,陽入於陰,勞極不得寐亦解。但比較適用在涕少的患者,嚏涕皆多的病人雖嚏大減,但涕不減。

因為濬血之源,潔水之流,正可以解釋大黃甘遂湯方中用阿膠,治水與血結,俱結在血室。《本草綱目1578 AD》也指出:一切血痛,補血活血,當歸、阿膠、川芎、甘草。因此很多本草書籍把阿膠歸在養血止血的範圍,或以入心、肺、脾等的方向來講阿膠的主治,若是熟記死背,反而是侷限它的應用了。

慈禧太后是靠阿膠安胎順產的,前不久的戲劇甄環傳又炒熱了東阿阿膠,所以很多餐廳推出阿膠藥膳,稱之養顏美容,因此造成阿膠價格上漲。其實阿膠 價昂又不好吃,想要補膠原蛋白,台灣隨處可買的便宜豬皮,做成豬膚湯,好吃效佳,還是把有特色的藥材留給需要治病的人吧。況且「美」的定義有很多種,每個領域都不同,明星藝人是一種美,法相莊嚴是另一種美,能夠伸出援手來幫助別人的人都很美。我們身為治病的醫師,果真能幫助病人改善病情,那就是男的帥女的美了,並不需要打扮裝飾注重外表,少了很多麻煩事呢。

 醫學的傳承,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文引用:

(1)清․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1803AD》阿膠

(2)明․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 AD》阿膠

(3)清․靈胎《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AD阿膠

(4)清․鄒澍《本經疏證1832AD》阿膠

(5)陳祈宏醫師:1031022中醫睡眠人體運作自然論示意圖

(原載於2015/07/04)

分類: 中藥心得 | 標籤: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