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易理解讀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篇

八月底有機會去幫學弟妹上基礎課程:「金匱初階和易經理論」,學弟妹很認真的製作共筆,我在校正之餘也從中擷取部分蠻有意思的段落,跟大家分享。

壹、陰陽特性

有很多醫家說,要學好中醫的人要懂“易”!如果同學慢慢接觸,就會知道張老師和很多學長姊都強調中醫其實是一門科學,而非藝術或哲學,科學就是有很基本的準則在裡面,而不是越講越複雜或形而上的東西。比方說學數學,從一加一等於二開始,可以推廣至代數、矩陣之類;學物理,從力學定律、電磁波定律開始;學化學,就背週期元素表,再特殊的東西都是從基本元素衍生而來的;而學中醫就是從學習陰陽開始的。天人一理,陰陽也。這句話很重要:大自然和人體都是同一個陰陽的道理,而易經卦爻是陰陽變化的符號表現,大自然用先天八卦表示;人體用後天八卦表示,包括病理學、診斷學、藥物學等,皆在陰陽變化的範圍中。陰陽的特性有四:第一是互根、第二是對立、第三是消長、第四是轉化。

一、互根:陰陽是互根、互相依存的,若陽慢慢消失不見,到某一程度後陰就會脫去。《仲景學術思想臨床實踐》第21頁:君相二火解的圖是從《醫理真傳》節錄出來,《醫理真傳》中提到君相二火解時,說明正常狀態時,君相二火的生理現象應該如何;以及病理現象時又應該如何。在左邊的東升系統裡,若陽竭時,陰就會脫走;右邊的西降系統,陰竭時,陽就會脫走。詳細的部份等到學長們之後上《醫理真傳》時再做解說。舉這個例子主要目的是說,正常生理現象是相火從東邊一陽生,然後二陽三陽四陽五陽六陽,到最上面一陰生再從西降。當轉變成病理現象時,可能變成東升系統的陽竭陰脫,或者是西降系統的陰竭陽脫。陽竭陰脫時,在坎的部份元陽慢慢枯竭掉後,因為陰陽互根的特性,所以當陽衰弱到某一個程度後,陰無法依存也會跟著脫去,回到離中元陰的部位,此時微弱的元陽(相火)與或不與陰氣一起上騰脫去,會有不同的病理症狀產生,診斷上也會診到浮空脈。故因為陰陽有互根的特性,病理和診斷上都可以看到一些相對應的現象產生。

二、對立:對立就是一種制衡、也就是制約的意思。最明顯的例子為陰盛陽虛,陰盛時可能會有陽虛、陽衰弱的現象,如可能會覺得怕冷,不用吹冷氣就很冷,吹冷氣時加了外套還是很冷,這時候喝一杯熱水,或甚至是喝一杯熱薑茶後,冷的感覺就會消失,這就是對立制衡的概念。藥物學中,若是寒涼症,就用辛溫、溫熱的藥治療。“陽盛陰虛,下之則癒”,陽太盛時就服用寒涼的藥下之,這就是陰陽對立的概念在藥物學的應用。

三、消長:消是消滅,長是增長,從一陽生、二陽生直到六陽生,東升系統是陽的增長,同時陰會消減,這是正常生理體陰用陽時陰陽的消長變化,一方在增加的同時,另一方就會慢慢地削弱。

四、轉化:轉化是物極必反,當陽亢到六陽最高程度的時候,會轉成一陰開始生,然後二陰三陰慢慢增加再隨之西降下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病理上也可以觀察到物極必反的症狀反應。

陰陽的四個特性不只是背一背而已,而是每次上課會用到的圖,當提到藥物、診斷、生理病理時,其實都包含了陰陽的四個特性。若陰陽這四個特性用易經來解釋時,就是用陰爻、陽爻的組合來表現。所以當易經及陰陽的概念了解後,就可以發現解釋藥物所使用的圖、甚至是解釋《傷寒論》、《金匱要略》條文時,都會利用陰陽這四個特性的概念。

貳、體陰用陽和體陽用陰

我們常說 “左手是體陰用陽,右手是體陽用陰”,“體”是本體,原來是充足的,因為轉化成“用”,所以本體在過程中是被消耗掉的,而轉化成的“用”則是累積增加的。相對於陰而言,陽是較明顯、可以觀察得到的。例如人一早醒來,開始工作、搬東西、思考講話、做事情等這些作為我們容易觀察的到,這些由能量產生的作為屬陽,左手為東升、體陰用陽,陽慢慢展現出來,可以有很多作為做很多事,但同時本體陰會慢慢被消耗。陰代表是物質、血流,若用西醫生理學解釋,陰就是身體內儲存的營養精微。在左邊東升時,在用陽時,陰慢慢被消耗。右邊西降時,體陽用陰,利用每天吃的三餐,把食物轉化成醣類、蛋白質、ATP等儲存在體內,叫“存陰”。“存陰”的過程要消耗陽、消耗能量,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精微儲存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在右邊西降部份,用為陰,會越來越多,而陽會被消耗,也就是能量慢慢被消耗。故“體陰用陽,體陽用陰”可以用這樣的說法來解釋生理的部份,這個概念在很多時候都會提到。當聽到“體陰用陽,體陽用陰”時,要很清楚,是什麼在消耗,什麼在增長。

參、運用易理解讀《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一、先後天八卦位置要記起來,因為「易」是陰陽,中醫的科學基礎也是陰陽,所謂科學就是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把它簡化,那叫科學,反之複雜化叫哲學,我們以《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為例,總共有十九條條文,可分成兩個部分,一為血痹,一為虛勞。這個篇章的前二條條文是在講血痹的部分,痹,字義通閉,閉塞不通的意思。後面十七條講虛勞,如果我們仔細看條文會發現虛勞的部分,有一點很有趣:「男子」二字貫穿全文。《金匱要略》中有獨立三篇在講婦人病,《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然而只要是特別提到「男子」二字的條文,幾乎都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的虛勞這部分裡面,每條條文不是以男子為開頭,就是提到亡血失精,第十三篇雖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的條文,處方用的還是虛勞篇的腎氣丸。第十五篇的「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也屬虛勞。將虛勞篇的條文從頭到尾多看幾遍,會發現金匱的虛勞幾可歸類到男科了。當然婦人也可能犯虛勞病,也可以用這些方,但是就像婦人雜病篇的抵當湯,可以用來治療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一樣,總括來說這個虛勞篇還是主講男科。

二、如果我們用易經陰陽的道理來解釋,就會明白為什麼虛勞病歸屬男子病,也可以理解血痺和虛勞為什麼要放在同一篇。因為「乾道成男」,所以男子是體陰用陽,仲景時代男人的工作狀況很辛勞非常耗體力,一早起來上山砍柴,或是到田裡種田,從早到晚做粗活甚至外出打仗,可是吃的東西又不好,非常貧乏不像現在人這麼大魚大肉。人要吃三餐吃有營養的東西,才會轉化成本身的精微物質才能存陰,所以拼命做、做得要死卻吃不到甚麼東西甚至吃不飽,陰就會被傷到,男子的本體陰傷後就病勞就會亡血失精。所以用易經陰陽的概念來解讀條文,會了解到《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前半段講血痹(閉),後半段講血傷、陰傷;前半段講尊榮人,後半段講一般的窮苦百姓。所以將血痺和虛勞放在同一篇是很有意義的。

三、既然虛勞篇在講血傷、陰傷,所以處方一定偏向補血、補陰。看其中主要的幾個補虛勞方,第一個方為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都歸類在建中湯系統,同一個系統的方不拆開來講,第二個方是薯蕷丸,第三個方是酸棗仁湯,如果是宋版《傷寒論》,後面還補一個《千金翼方》的炙甘草湯。小建中湯是增加芍藥的劑量是補陰的方,屬陰虛用方。仲景用方通常把方裡面最主要的君藥來當作方名,如薯蕷丸、酸棗仁湯、炙甘草湯。薯蕷就是山藥,山藥是有黏稠度的可以補陰,一般有黏稠度的藥物大多是補陰的,例如天門冬、麥門冬、地黃,通通都是補陰的。酸棗仁湯,酸,在藥物學中學到“辛甘淡化陽、苦酸鹹化陰”,所以藥物選用酸味是可以化陰補陰;炙甘草湯重用炙甘草和生地黃,可以說是《傷寒論》裡面很重要偏補陰的方,將方中陽藥全拿掉就成了溫病系統的復脈湯。

四、虛勞的勞字,文字拆解後從火字旁,出力做事消耗過度而生火,所以其虛必定包括虛熱的部分,所以這些方裡面除了補陰的藥,還會加上甘溫藥來除虛熱,如此藥物陰陽搭配得宜才能治療虛勞。所以看起來多又複雜的條文,若從陰陽的角度出發,邏輯會變得簡單,大方向很清楚,不論是病理的陰陽失衡,還是藥物的陰陽制衡,這就是中醫的科學。

肆、方劑中藥物劑量的重要性

一、我們挑其中的小建中湯來跟同學們講方中的陰陽配置,講建中湯前一定要先講桂枝湯。傷寒,是因病而弱,因為外邪入侵人體,桂枝湯是太陽病中一個很重要的處方,是陽邪傷到人體太陽的層次。太陽為一身之巨陽,主營衛,如果傷到了營衛的部分,就用桂枝湯治療,桂枝湯組成為: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12枚),這是宋本的劑量。因為陽邪傷到了太陽營衛,所以處方必須要兼護營(陰)及衛(陽),桂枝湯是桂枝甘草湯和芍藥甘草湯的組合,桂枝甘草湯是屬於補心陽的方,其條文是“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傷到心陽我們用桂枝甘草湯,補的是陽。而芍藥甘草湯,是很重要的基本補陰方,所以桂枝湯把營衛都護住了,希望把邪氣抵擋住,不要讓它再往內入侵,戰場停留在太陽這個層次,補強營衛然後讓外邪微汗而出,這是桂枝湯藥物的應用。

二、同學們在學藥物的時候,講性味“辛甘淡化陽,苦酸鹹化陰”,桂枝的性味是辛甘溫,芍藥的性味是苦酸微寒;甘草性味是甘平,所以桂枝甘草湯可以辛甘化陽,芍藥甘草湯是酸甘化陰,即可以利用藥物的天之氣(陽)地之味(陰),去調整補強營跟衛的功能,這是桂枝湯的方義。

三、桂枝湯延伸到小建中湯,在《傷寒論》太陽病中篇的小建中湯,處方是桂枝湯倍芍再加入飴糖,而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的劑量都一樣的。小建中湯應用在《傷寒論》時,它是倍芍,芍藥變成六兩,但小建中湯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裡面,芍藥增加到八兩,這是告訴同學們小建中湯應用在虛勞篇時是陰傷,故需要加強補陰,只有倍芍還是不夠,故在《傷寒論》小建中湯的芍藥六兩再加二兩,變成八兩。所以當我們在看一個方的時候,除了看它的組成之外,劑量也很重要,劑量可以表示這個病症是傷到陰、抑或是傷到陽,傷的程度是不足還是非常嚴重。

四、同學們首先要對“方”熟,其次是對“藥物組成”很熟,再來才是對“劑量”多做琢磨。所以開水藥時,病人脈浮緩,會用桂枝湯;脈浮緊,則用麻黃湯。可是經驗豐富功力深厚的醫生不止如此,能在藥物的劑量上調整以達到更好的療效。譬如麻黃湯組成是麻黃、桂枝、杏仁、炙草,一般開方時各個藥的劑量都是二錢,而脈有分陰陽,脈的陰陽可以參考《瀕湖脈學》,裡面有說脈是屬陰還是屬陽,可由脈裡面去診斷得到病人的陽不足是50分還是30分,如果是陽非常不足,可能桂枝及炙甘草的劑量就會增加到三錢,以加強扶病人的陽,所以劑量這個部份是開水藥的精華。古人說:“醫家不傳之秘在劑量”,不傳是因為不容易傳承,就算老師很認真教學生也可能學不來,因為劑量的拿捏不好學,必須脈證方藥的知識通通都很清楚後,才有辦法研究劑量的加減,把脈也必須要很熟練精準,把到的脈到底是陰多一點、還是陰多很多,才有辦法在劑量上做調整。

五、中醫是科學的,從生理現象、病理症狀、持脈診斷、藥物氣味劑量,都沒有離開陰陽這兩個字,醫生就是調整病人體內陰陽這個天平的平衡,去維護人體至中的狀態。易經八卦的部份很重要,這是陰陽概念的建立,所以才有「醫易同源」的說法。但是五行就沒那麼重要了,用五行去解釋中醫的生理、病理,常常到後來會一團混亂繞不出來,因為五行其實也是由陰陽所演變出來的,跟河圖、洛書有關,(可參考運氣學說概論),但五行本身不是最基礎的準則,可以把它想成它不是化學裏面的基本元素,所以不能用來解釋所有的中醫概念和人體變化,所以我們通常是不講五行的。

(原載於2012/10/08)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1 則留言

國有財產法第52條之2

這篇文章跟中醫一點關係都沒有,在這個部落格插花的原因是,有一些民眾可能會用得到,所以提供給有需要的人查用。M型化社會裏財團講話都很大聲,建設公司可以很方便地把交通用地變更為建築用地;某些政府機關也很霸道,台中港路可以迅速地更名成臺灣大道。但是小老百姓的權益呢?在面對樣樣上漲的民生物價,在為生活奔波忙碌的同時,還有幾個人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心力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利益!!

國有財產法第52條之2規定:「非公用財產類之不動產於民國35年12月31日以前已供建築、居住使用至今者,其直接使用人得於民國104年1月13日前,檢具有關證明文件,向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或所屬分支機構申請讓售。經核准者,其土地面積在500平方公尺以內部分,得按第一次公告土地現值計價。」這個特殊的法案是立法委員主動連署提案主張「還地於民」的立法。話說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依據相關法規,土地採登記制度,但是很多人不懂得要去辦理登記,政府據以未登錄即為國有地,即使世居或已有租賃關係,都被強行登錄為國有地,民眾權益未受保障,對民眾而言很不公平。前不久的新聞:列為一級古績,四百多年歷史的澎湖天后宮占國有地,被五十年歷史的國有財產局勒令拆除,就是這樣的緣由。(這跟現代醫學常常規定哪些中藥禁止使用的感受好像啊~)

這個法案的立意很好,第一次公告土地地價一平方公尺只有幾十元,的確體現了「還地於民」的精神。除此之外,國有財產法施行細則第72條規定:「本法施行後,中央及地方各機關所管之國有財產,其保管、使用、收益及處分不合本法規定者,應改依本法辦理。」又依「審查國有財產法第52條之2讓售案件補充規定」六其他:第十項:「國有土地經訴請排除侵害(含已起訴、起訴後經法院判決確定,聲請強制執行中),或經訴訟和解等,倘其占用情形符合本條規定者,得於占用人繳清使用補償金及負擔訴訟費用,執行費用後,依法辦理讓售,該訴訟或強制執行則予以撤回。」也就是說,中央及地方各級機關都應該依照「還地於民」的精神來辦理類似的案件,就算已經經過法院判決確定,甚至聲請強制執行中,如果合乎本條文規定,就應該依法辦理讓售,原本的訴訟或強制執行則撤回。

話雖如此,民國35年12月31日以前已供建築、居住使用至今的證明文件,距今已有一段時間並不好找到,私人機關所出證明一概不承認,僅接受下列數項:

1、在該地上房屋設有本人或他人戶籍之戶籍謄本。

2、房屋稅收據,或稅務機關課稅或免稅證明文件。

3、水電費收據或自來水、電力公司裝設水電證明文件。

4、當地縣市政府建管單位或鄉鎮市區公所核發之證明文件。

5、其他由政府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或公法人出具足資證明之文件。

        我在處理住了六十多年的老家訴訟案件時,就遇到了這個難題,花了不少時間,終於找到證明文件,而讓國有財產局收編案號不再退件。在此提供有需要的人參考,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精力: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與南天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本地圖集收錄日治時期告示之都市計畫相關地圖,很多大都市或小鄉鎮收錄都在其中,以我找到的1935年7月1日台中州告示平面圖為例,繪圖仔細確實,街道、農田、水利地一一分明,建築物則連當時是木造房、瓦造房、家屋(有住人)、伋小屋(臨時小屋沒有住人)等都標示地相當清楚。這份圖集南天出版社有販售,一套數萬元,因為只需要其中的一兩張,所以不必花錢買。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有收藏整套圖,可以先去圖書館翻閱自己需要的地圖,再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申請燒錄光碟授權使用。以海報輸出列印大張地圖後,跟當地的鄉鎮市建管單位或建設課,請求比對現今的地籍圖,確認門牌號碼及位置後,請他們出公文證明你所指定的建築物於民國35年前即已存在。即可據此公文為證明文件,向國有財產局各分局提出申請。

        除了這份地圖集之外,還可以嘗試找民國三十幾年的美軍空照圖,:

1.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 陳先生03-5914332

2.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廖先生

http://gis.rchss.sinica.edu.tw/GIArchive/?page_id=438

在這兩個地方可以找到很清晰的美軍空照圖,放大後街道巷弄建築物都可以看的很清楚,不過我的運氣不好,最早只找到民國36年7月21日的照片,無法當作證明使用。

        老家的房地訴訟與國有財產局的部分,已進入收案審查階段,然而與市政府的爭議部分還無解,因為市政府曰市有地可以不受國有財產法規定。真是一國兩制,一邊願意把地賣還給你、一邊告你拆屋還地還要付賠償金,不都是國有地只是撥用不同而已嗎。不管如何,希望找到民國35年以前證明文件的這個流程,可以提供出來供有需要的人參考,得以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並節省許多時間精力。

(原載於2012/09/07)

分類: 簡單生活, 生活散文 | 標籤: | 8 則留言

陳修園用薑二三事

菜市場可以買到四種薑:春天種下,六月到九月挖起,帶淡紅色鱗片的是嫩薑;留到深秋地上部枯萎之後才收,薑體淡褐色的是粉薑;冬春之間,把土底留種的薑挖出來,纖維粗化、表皮皺收、辣味強勁的是老薑;以老薑做種,隔年挖嫩薑時一併掘起,只有小小一粒單體的是薑母。這是歐巴桑逛菜市場的小小心得。

有名的醫家就不是這麼看待薑的了。清代名醫陳修園(1753-1823)於1796年成書《傷寒論淺注》,在談到甘草乾薑湯時:此時投苦寒之劑不受,惟以乾薑炮黑,變辛為苦,同氣以招之,倍用甘草以緩之,二味合用,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從治之法復其陽。…引外越之陽以返內。

薑之藥用在《神農本草經》時代,只有乾薑、生薑之別,後世衍生了炮薑的用法。陳修園獨樹一格在此處提出以炮薑代乾薑的作法。病人陽盛於內,以辛熱之藥誤治則亢龍有悔,陽欲外脫而亡,從治之法確有其妙之處。然修園在1803年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讀》,又對薑的運用提出另個觀點:乾薑止血,以陽虛陰必走,得暖則血自歸經也。…《金匱》治肺痿用甘草乾薑湯自注炮用,以肺虛不能驟受過辛之味,炮之使辛味稍減,亦一時之權宜;非若後世炮黑、炮灰,全失薑之本性也。葉天士亦謂炮黑入腎,何其陋歟?

後世醫家止血多主張用炮薑,陳修園在《傷寒論淺注》曾特提及以炮薑代乾薑的作法,後來寫《神農本草經讀》提到止血功能時非但不提,還認為《金匱》的自注炮用,只是一時權宜之計,甚至全失薑之本性。我們對陳修園的生平稍做了解,他是一邊當官一邊治病的,在為官十多年的生涯裏,1802年時奉命勘災恆山,當時的華北暴雨成災,修園一邊組織救災,一邊為百姓治病,活人甚眾。經過數年的歷練後,個性有明顯的轉折不同,友人鮮明地記錄他看診風格的丕變:修園往,脫冠几上,探手舉脈,目霍霍上聳,良久乾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擾之耳。主人曰:某名醫。曰:誤矣。曰:法本朱張王李。曰:更誤矣。天下豈有朱張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駡,手仡仡然書,方具,則又自批自贊自解,自起調刀圭火劑,促服之。…出山後,斂抑才華。每診一病,必半日許,才出一方,有難之者,其言訥訥然如不能出。

所以修園晚年(1820年)寫的《金匱要略淺注》:肺(不用而)痿。(其飲食游溢之精氣。不能散布諸經。而但上溢于口。則時)吐涎沫。(且邪氣之來順)而不咳者。(痿則冥頑而不靈也。)其人(以涎沫多。而)不(覺其)渴。(未溺時。)必(自)遺尿。(溺時)小便(短而頻)數。所以然者。以上(焦氣)虛不能製(約)下(焦之陰水)故也。此為肺中冷。(蓋肺痿皆由於熱。何以忽言其冷。然冷與寒迥別。謂得氣則熱。不得氣則冷。即時俗冷淡冷落之說也。肺為氣主。氣虛不能自持于上。則頭)必眩。(氣虛不能統攝于中。則口)多涎唾。(宜)甘草干姜湯以溫之。(經云。肺喜溫而惡寒。又云。肺喜潤而惡燥。可知溫則潤。寒則燥之理也。且此方辛甘合而化陽。大補肺氣。氣之所至。津亦至焉。若草木之得雨露。而痿者挺矣。)若服(此)湯(而反)渴者。屬消渴。(又當按法而治之。不在此例也。)此申言肺痿証多由肺冷。而出其正治之方也。諸家于冷字錯認為寒。故注解皆誤。這段文字解說詳盡、娓娓道來,似乎惟恐讀者有所不明;語氣溫和、說明正誤,而非早些年先罵再說的姿態;對於炙草炮薑湯的使用,也並未抨擊。

由這幾段敍述,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真心欣賞喜歡一位醫家,怎麼可以單憑一段文字或甚至一本書的記載,就認定他對這個藥物的理解運用,是抱持如何的態度。應該把一系列的書都讀過、前後思索,才能明白名醫的轉折與成長,學習到最終圓通的運用。再者,通常晚年的作品,是較成熟圓融之作,值得多讀幾遍。

(原載於2012/07/21)

分類: 中藥心得 | 標籤: | 發佈留言

太陽陽明條文淺析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篇的條文數目,不論以哪一個版本來看,都是屬一屬二的多。宋本傷寒論陽明篇的第一條便明示:陽明病可分成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三種不同的陽病變化,再加上陽明陽虛容易生太陰病,陽明陰虛容易生厥陰病,陽明若陰陽兩虛則容易有少陰病,所以陽明篇中還可以看到陽明垮掉造成的三陰病,故條文數目會相對較多。本文依宋本傷寒論為主,試圖把陽明篇中歸屬太陽陽明的條文挑選出來,做一淺析,並針對其中出方的五苓散、豬苓湯,解釋其臨床脈診口訣為何是「五苓散:寸浮關緊尺小弱」;「豬苓湯:寸浮關緊尺小滑」。因個人才疏學淺,經驗有限,若有遺漏誤失,盼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太陽陽明主要相關條文:

01.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11.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參見第8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參見第69條:趺陽脈浮而澀。脈大是陽明病的基本脈,脈位在趺陽。故此處的脈浮而緊,應在趺陽(關部)可見,其緊是大而緊:脈形撐寬而邊斂,外寒內熱。這裏的”緊”不似麻黃湯緊細甚如轉索,較類似於葛根湯的浮長大微帶緊。一般關前為陽明,關後為太陰,但仲景的傷寒六經脈法是屬氣機脈法,並不像金匱歸宿病的胎兒全息脈法定位很細膩,因此常在整個趺陽關部,見脈浮而緊,而不必再細分關前關後。

23.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但浮者,指脈大但浮不緊,即外寒不束,汗可出。更年期婦女可見此脈證。

43.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44.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45.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此三條當從醫宗金鑑版一同參看。很多條文單一條解析時,因文字在前後文有提及故有所略,所以單獨閱讀單條條文將有所失。傷寒論中豬苓湯僅出現在陽明篇和少陰篇,更精確的說法是出現在太陽陽明的條文中。再參見下列的第66條,則五苓散和豬苓湯的臨床脈診口訣,其指導條文即在此二處。太陽病寸浮緩,進到太陽陽明的階段則關浮而緊,《本經疏證》:凡木之苓皆能利水道。茯苓屬陽,治停蓄之水不從陽化者;豬苓屬陰,治鼓盪之水不從陰化者。所以五苓散是尺小弱;豬苓湯是尺小滑,尺部有滑數脈多見於右手。

66.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出現的條文較多,此處不細舉,但不論是傷寒還是金匱,總是以此條所述之脈象最為詳細。經典指導臨床,臨床補充經典。師長們教的脈診口訣朗朗上口之餘,有時候總是會想:為什麼是關緊呢?為什麼張老師會知道這個脈象呢?不揣簡陋地表達一些自己從條文中得到的想法。當然背起來的口訣在脈證合拍時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不只是老師一人的臨床經驗,還累積了數十年來眾多優秀學長姐的臨床驗證和回饋。現代醫學的勢力太強大,中醫已經不能再打個人戰了。

69.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熱未實稱為經症,則前幾條是太陽陽明之經症,此條熱已實,為太陽陽明之腑症。

(原載於2012/07/11)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

“几几然”之意解

這張照片是今年四月天氣還很冷的時候拍的,放大假不運轉的冷氣機和窗格間的小縫,是溫暖避風的好所在,鳥爸爸和鳥媽媽銜了小樹枝在這裏築了個窩,裏面有二顆小巧可愛的蛋,夫妻倆努力地輪流孵蛋。剛出生的小鳥羽翼未豐,只能待在鳥巢裏,伸長擺動著頸子等候餵食,可惜我沒有拍到小鳥的照片,這應該是「短羽貎」、「伸頸貎」生動的意象解釋,就是《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篇》: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沈遲,此為痙。栝樓桂枝湯主之。條文中“几几然”的最佳釋義。

      《日本醫家金匱要略注解輯要》:几當作几席之几,几几拘強之貌。這樣的几發音應為”幾”,取象是硬梆梆的茶几(如下圖),取義引《詩.狼跋》云:赤舄几几。而想見項背拘強之狀。並按語:若作鳥羽釋,則几當音”殊”,而於拘強之義反不切矣。

本來我也就接受了這樣的講法,星期天去聽研討會,正好李世滄老師提到了”几几然”是短羽小鳥伸頸貌,腦海中想到了小幼鳥晃動脖子的模樣,與痙濕暍篇的條文連結,發現原來有些醫家注釋「短羽貎」、「伸頸貎」,是貼切生動的釋義。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古人觀察天地日月、四季星辰變換,形成了中醫的自然觀;神農嚐百草、研究植物生長周期,選擇了適用的中草藥;其它動物、礦物的姿態特性,也是取法的對象。小幼鳥伸長晃動脖子的模樣,跟人們頸項僵硬不適時的舒解動作,實在相像。複查《詩.狼跋》中”几几”的譯注,也並非是項背拘強之義。

「身體強」就是很明顯的症狀形容詞了,有部位有狀態形容,為何還要用几几然來加強語氣呢?所以說”几几然”表達的是另一個脖子症狀的特寫描述,是很合理的。金匱裏面提到陽病十八: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項」這個位置也是獨立自成一個部位,顯見其重要性,到了篇章分類時,更將痙、濕、暍這三個病脈證放在同一篇討論,因為它們的脈位配位在同一區,發生部位也相似。

        單就字本身的象形來看,”几”字就是頸項這個部位的示意。太陽中暍,身熱疼重,而脈微弱,一物瓜蒂湯主之。方用瓜蒂單一味藥,瓜蒂也是取頸項之形(如照片)。脈微弱無力不易見,不論形態,這是濕脈的表現。身熱疼重,屬濕熱,夏季蔬果多盛產藤蔓瓜類:大小黃瓜、瓠仔、絲瓜、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等,利濕清熱,夏季易中暍正好有解,總之食用當地當季蔬果準沒錯,是”天地在飼人”啊。

(原載於2012/06/19)

分類: 醫理闡述 | 標籤: | 發佈留言

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醫案

病人是65歲的男性,高度近視,兩目皆做過白內障手術。因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100年3月24日在台大醫院注射第一次的抗血管生長因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視網膜中央部位的退化。視覺上漸漸出現視物變形,最終造成視力喪失。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類型。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未形成脈絡膜新生血管,通常對視力影響較小,但時日一久,仍有惡化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能因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等現象,造成視力嚴重減退。注射抗血管生長因子是目前較新的療法,優點是直接作用於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較不會像雷射或光動力療法 ( PDT ) 可能傷害到週邊正常組織,也較不會有過度的瘢痕形成,視力進步的機會較大。抗血管生長因子抗體,原本主要用於治療大腸癌,約在五年多前開始用於黃斑部新生血管病變。

病人於2月13日前來就診,右眼預計在2月24日進行第四次注射。眼科的望診是不能免的,個人習慣是五輪望診配合脈診,八廓則不採用。右目血絲瘀斑,左目赤脈怒張。脈診則是心下痞明顯、眼點躁數,籠罩著心下痞且一直延伸到右關,指下有整片異常的觸感,問診最近是否有服用特殊的健康食品或藥物,果然,由於眼科醫師建議要補充葉黃素和魚肝油,所以病人最近開始每天吃,而且一天吞四次魚肝油,由脈診很明顯地判斷吸收代謝不良,囑魚肝油暫停服用,多由天然食物中攝取營養即可。開方三黃瀉心湯加活血化瘀藥加枸杞、菊花、金銀花。

2月27日回診,病人帶了檢查報告,尿蛋白、潛血,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還有脂肪肝,這種情況下服用魚肝油,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還好病人停服用後二周,指下異常浮部的濡軟感已消失。3月5日回診,自述已回台大檢查注射後眼內正常,並提及活血化瘀藥”川芎”應該對此症有幫助。診所位於新竹科學園區旁,這邊的病人群醫療知識很不錯,而且善用網路,常有病人會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再來與醫師討論。的確網路上有此資訊:「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公布100年度中醫藥研究成果,其中中草藥治眼疾上,有新的發現,具活血去瘀效果的川芎,動物實驗中顯示,可改善視網膜缺血與青光眼,未來可能用在治療老年黃斑部病變甚至是腦中風。」然而,針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活血化瘀藥得有更好的選擇,我的選擇是”川七”,川七現在很貴很難買到好藥材,但是此症的活血化瘀藥非它不可,紅花、丹參、赤芍、川芎都不夠好,因為只有川七可以活血化瘀兼止血,是唯一出血性病症可以用的。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血管增生、異常出血,使用其它的活血化瘀藥恐有副作用。這不是個人的用藥經驗,是參加研討會時,善治腦中風的中醫前輩苦口婆心一直叮嚀的,出血性腦中風唯一可以用的活血化瘀藥是川七。我們這種在中醫界算資淺的醫師,前輩的經驗都要多聽多學,才能提升辨證用藥精準度,避免誤人。也還好診所老闆憑著祖父輩留下來的人脈,我們能買到很好又不算太貴的川七,所以前半段症狀治療期,我是開方三黃瀉心湯加川七煎煮水藥。

 病人繼續回診,才知道原來他是頗有名氣的社會文化工作者,曾經締造許多功績和記錄,也經營一個很豐富有意義的部落格。4月9日回診,右目出血症狀已緩解,餘留淡淡的瘀斑,左目的赤脈橫絲仍明顯,由目內眥連至瞳仁,雖不怒張但仍紅。診其脈右手眼點有縱向短脈、脈弦直上下。《靈樞.論疾診尺篇》: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前半段症狀治療是治其標,病人覺得服用中藥以後,視力平穩狀況良好,只是睡眠不佳偶有惡夢,也擔心左眼將會步右眼的後塵,所以接續的治療是針對病因治其本。病人長期從事社會文化運動,工作勞心傷眼力,雖有佳績但不免在過程中累積挫折和怒氣,少陽之火上衝,久而成此疾,病人也自述在雙目白內障開刀後,國外旅遊曾直視太陽觀天象的不當經驗。故囑放寬心情戒怒氣,眼睛適當休息,多攝取對眼睛有益的天然食品,開方水藥小柴胡湯,科中則隨症調整。

    個人以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眼睛癌病變的意涵在,血管細胞不正常的增生就是癌化的徵兆,所以現代醫學也是挪用治療大腸癌的藥物,而使用於眼科。要做幾次的注射才能真正穩定病情,其實沒有定論,前三次有健保給付,病人說醫院裏也有已經做第九次注射的病人。眼睛那麼小的區域範圍,每次治療要打針,血管攝影檢查也要打針,這樣的治療有點辛苦。西醫說這是不會好的病,須頻繁的長期追蹤治療。中醫治療是希望穩定病情不令復發,讓人體能和癌化細胞和平共處,依這位病人的脈象,有好轉穩定,但也還沒有完全平和下來,仍須治療一段時間,先將醫案記錄下來供有需要的同道參考,中醫治療只需要把脈服藥,費用也比打針便宜,是可以考慮增加的治療方案。照片是5月14日照的,經病人同意而隨文刋登,右目的瘀斑較淡,左目紅絲也轉淡紅色。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疾病是造成失明的主因之一,年輕人高度近視也容易造成黃斑部病變,現在的人營幕看得多,電視電腦電影手機GPS等,大家要注意眼睛也需要適當的休息。

(原載於2012/05/19)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五官科 | 標籤: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