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湯的婦科應用

附子湯就婦科的角度而言,是仲景的安胎方,原條文如下:

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藏。

初識條文,覺有三個重點:一是時間,二是脈,三是發熱惡寒的表證,以及胎脹、腹痛、少腹如扇的妊娠特有證。然而原條文的附子湯方是亡佚的,有醫家補的是少陰篇附子湯,也有主張補甘草附子湯者,以下這個醫案是用少陰篇附子湯處理的記錄。

11月28日:三十六歲女性,自述昨夜幾乎不能眠,晨起數小時後,突覺腰痠下腹悶痛,有明顯子宮收縮感,及下半身腫脹感,最近一次經期為10月2日,近三個月積極欲孕。

持其脈左手關尺有明顯的寒緊收縮有形而沈弦,但在奇恒點處,仍可察有一小弱脈氣依附在上,右寸則陰維數急,穩定度不佳,太陽雖浮,但患者一心欲處理婦科問題,於是主以附子湯10克,略加二味單方藥,囑一日三次三天藥,多服一包亦可。

12月02日:夜診回診,自述服藥一天後即緩解症減,至症無停藥,故仍餘數包藥。但今日加班至晚上,又值寒流來襲,只覺地氣寒意逼人,子宮收縮感又起。

證狀雖同,持其脈卻已不見小弱脈,只是僵而無生氣,於是原方照用,囑其安心候經來。後敍其月經於12月04日至。

婦人懷子於人身,主以坎卦,本案元陽欲脫,元陰瀰漫,原文之附子湯無論補的是哪一方,勢必以附子為君,急溫其臟救其陽,這是沒有問題的。選用少陰篇附子湯是因為病人的下半身腫脹感明顯,是故苓朮劑不可缺席,且急需芍藥破陰凝,故以少陰篇附子湯為首選主方。

由此案可知,其實時間並不是重點,不一定要懷孕六、七月時才可應用,有是脈證用是藥,這是在唸仲景條文時,必須提醒自己,如此才能活用經方。

在證狀部份,起先會卡在「少腹如扇」的幾個字,究竟是什麼扇啊,是圓圓的團扇,還是可收縮開闔的摺扇,翻查典籍後才發現,早有醫家跟我有一樣的疑惑。山田正珍《金匱要略集成》:如扇,謂張急不弛,《五雜俎》云:元以前多用團絹素作之,未有摺者,明始用摺扇,出入懷神殊便。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少腹屬女性敏感部位,仲景未必能有機會觸診,如果是婦女自述,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團扇,形容少腹中的圓弧狀有形硬邊的團塊感,還蠻貼切的,有子宮收縮經驗的女性想必都能心領神會。當然也有注家持不同意見,後藤慕庵《金匱要略方析義》:如扇,言嗇嗇冷也。其實也符合寒縮的脈證及用方,不過有點以脈證方反推回去的感覺,個人比較喜歡”團扇”的注解,生動直接且自然樸實。

脈的部份,附子湯的脈象並無多大問題,但小弱脈氣的出現就比較值得再觀察注意,胚胎學敍述:合子(zygote)發育成囊胚(blastocyst),相當於典型月經週期的第14~21天,此階段多在輸卵管受精,約花四天到達子宮,浮動三天後進行著床。著床需要囊胚和子宮內膜細胞精巧的協調對話,(這也是人工受精的女性,胚胎移植失敗率甚高的原因所在。)在子宮收縮不穩定的狀態之下,可見著床是不順利的,但仍可察有小弱脈氣的存在,之後數天因著床失敗,小弱脈氣亦不可得,而月經隨後至。

中醫師在婦女經期遲至後數天,可診到孕脈的表現,但由小弱脈氣轉化成具有形態的小兒新生脈,可以在何時診得呢?其實這取決於醫家和婦女兩方面的狀態,也值得臨床搜集更多的案例,再進一步討論。而最近妊娠婦女萎縮卵的比率提高,亦可多注意其脈象的差異點。

不論中醫師能多早診到孕脈,經驗告訴我們,前三個月還是要保守謹慎,不宜四處彰揚,這跟西醫在妊娠第十周,確認到第二次心跳後,才發予媽媽手冊,並正式稱為胎兒(fetus)。是一樣的道理。欲孕或已孕的婦女,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要儘量避免工作過勞,或夜間工作啊。

(原載於2010/01/01)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婦科,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