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全身都是寶

桑樹為桑科桑屬,是台灣各地普遍可見的植物,其一身是寶,從頭到腳皆可入藥,葉子稱桑葉、果實稱桑椹、樹枝稱桑枝、除去栓皮的根皮稱桑白皮,甚至寄生在樹上的其他植物稱桑寄生,附在樹上的螳螂卵鞘稱桑螵蛸,均列為中藥材使用。其入藥歷史可追溯到最早的藥書《神農本草經》:

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葉         主除寒熱,出汗。

桑上寄生   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髮齒,長鬚眉。

桑螵蛸     味鹹平。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

利小便水道。

鄭欽安.甘桔二冬湯組成內有桑白皮,是我很常用的方,清燥效果佳,如果能用湯劑,當然會比科學中藥粉療效更明顯。其脈高而促,促脈惟將火病醫,病因是肺燥與腸熱,常見咳嗽或水瀉完穀不化等症狀,為氣熱於氣分,多在寸、關可見。唐容川《本草問答》探討四個方位藥物時也提到:川貝母、生石膏、桑白皮,皆秉西方金氣而生,或利肺降痰,或清金去熱,皆以西方產者,為得金氣之清,故此等藥以川西產者為佳。

桑葉一般認為「冬至後采者良」,所以藥材須霜後采收,處方用藥時常寫作「冬桑葉」或「霜桑葉」。台灣平地冬天雖無霜,但療效也仍不錯。爸爸有時犯咳嗽,現採一把雞屎藤,再剪一把桑葉,煮茶喝個二三次,便得到很好的緩解。《溫病條辨》桑菊飲,是以桑葉為名廣為使用的方劑。這個治急性結膜炎的驗方,讓我感興趣:霜桑葉、野菊花各9g。上藥以清水2500ml,煎沸10分鐘,將藥液倒入洗臉盆內,將患眼靠近臉盆上以熱氣熏之。熏時頭上宜覆頭巾1塊,以免熱氣散失。每日早、晚各熏治1次,每劑藥可用1日,連熏2~3日。

網路上流傳桑葉茶可以控制血糖和體重,甚至已有廠商做成健康食品販售,經查證專業書籍後,建議還是找醫師診治才是正途啊。《本草備要》:桑葉末服,止盜汗,的確有效,可以運用在更年期症候群,唐容川《本草問答》在討論火、熱之治區別時:骨蒸盜汗癆蒸是水氣外泄,陽越而熱,非火也,宜清潤收降,地骨皮、丹皮、知母、黃柏、冬桑葉、歸、膠、地黃、麥冬、元參皆益天水之陰,以清熱也。

桑椹盛產期短,產量大,保存不易,所以新鮮者除了當作水果之外,其餘吃不完的部份可以煮茶或熬膏,大嫂自製的果醬也很棒。《神農本草經》獨缺桑椹,張璐《本經逢原》:《本經》桑根白皮條下之「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皆言桑椹之功。醫書上多以熬膏久服,對肝腎陰虛尤為適宜。採成熟紫黑之果實,清水洗淨,紗布作袋,擠取其汁,置砂鍋或瓷鍋中,小火慢熬,加蜂蜜收膏,置冰箱中保存,每天服用一、二小匙,久有佳效。

古人認為「桑為木之精」,煎補藥、熬諸膏,多用桑柴桑木,內宜桑枝攪。桑枝亦廣泛使用在臨床,四肢痺痛時是很好的引經藥。而桑寄生是袪風濕、補肝腎良藥,獨活寄生湯是治療風寒濕痺的要方,然而我更看重它「安胎聖藥」的美稱,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壽胎丸: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方簡效佳,很符合我使用方藥的偏好。惟獨現在台灣藥材市場上,桑寄生和槲寄生(偽品)約佔各半,購買藥材時須謹慎辨識。

《醫方集解》.桑螵蛸散歸為收濇之劑,大部份人只覺它是補腎助陽、固精止遺、縮尿束帶的常用藥,事實上細查《神農本草經》: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氣平屬金,伸肺之治節,味鹹入腎,有下焦停蓄之功。陳修園能開而亦能闔,然要其本性,在此()而不在彼。臨床上,小兒下元虛冷遺尿,產後尿頻,縮泉丸(烏藥、山藥、益智仁)加桑螵蛸療效更佳,老人家心腎兩虛尿失禁者,就比較適合桑螵蛸散了。

桑葉有橢圓形和掌狀裂葉形兩種,養植品種的桑椹果實較長大碩美,卻較野生種汁少氣淡,並不好吃。老家院子的野生桑樹,是許多年前玉蘭花遭颱風來襲,樹倒牆傾後,不知何時自個兒跑來住下的,我們沒想過叫它遷居還地,它也不必懂地上權是何物,爸爸幫它修剪枝葉,媽媽餵它喝牛奶等營養品,它住得很高興,每年到了春天這個時節,便回報以結實累累的桑椹,人和植物的互動關係其實很相依也很樸實。

(原載於2010/04/08)

分類: 中藥心得,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