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卷十手檢圖(二)足三陽三陰脈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頭項腰痛13。浮為風,澀為寒熱,緊為宿食。

前如外者,足太陽也。動,苦目眩,頭頸項腰背強痛也。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14,少腹痛、引命門15,陰中痛、子臟閉16。浮為風,澀為寒血,滑為勞熱,緊為宿食。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微滑,苦大便不利,腸鳴,不能食,足脛17痹。

中央如外者,足陽明也。動,苦頭痛,面赤熱,浮微滑,苦大便不利,喜氣滿,滑18者為飲,澀為嗜臥,腸鳴,不能食,足胻19痹。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動,苦腰背胻股肢節痛。

後如外者,足少陽也。浮為氣澀,澀為風,血,急為轉筋,弦為勞。

針入九分,卻至六分。

右足三陽脈。

注釋及心得:

13.動,苦頭項腰痛:手檢圖內涵為氣機脈位。當然指感好的中醫師,可以在相鄰區域分辨出頭點、肩點脈動的不同,得知是頭痛或是肩痛,但那是以實質脈位而言,與氣機脈位是不一樣的意義,指下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14.男子陰下濕,女子月水不利:病位在下,脈位在寸。有個病人月經淋漓不斷無止時,嚴重貧血到去打EPO,西醫針對子宮卵巢,做了內診、超音波甚至切片,完全正常,連子宮肌瘤都找不到,但持脈便知病因在上不在下。

15.命門有三義:睛明穴/督脈十四椎下命門穴/任脈石門穴。閱讀古籍別急著把現在最通用的觀念直接套上,很容易產生誤判。婦女月經不調的少腹痛,常伴隨腰痛,此處較可能是指命門穴。

16.子臟閉:胞宮脈絡不通。綜合諸症描述,類似現今的經前症候群/骨盆腔鬱血症候群。

17.脛:小腿,從膝蓋到腳跟的一段。

  1. 滑:陰氣有餘。澀:陽氣有餘。先知脈位,再分脈形。

19.胻:小腿/肚/脛骨上部。

20.張永明醫師:仲景《傷寒論》六經辨證的太陽、陽明,和十二經絡中的太陽、陽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只看名稱便視為一致,則中醫的精進會多走很多冤枉路,浪費很多時間。《脈經》卷十亦同,不能一看到太陽、陽明,便把太陽經和陽明經的循行直接套上,這種方式是不能體悟到古籍的真義。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21

前如內者,足厥陰也。動,苦少腹痛與腰相連,大便不利,小便難,莖中痛,女子月水不利,陰中寒,子戶壅絶內22,少腹急,男子疝氣,兩丸上入,淋也。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胃中痛,食不下,咳唾有血,足脛寒,少氣,身重,從腰上狀如居水中。

中央如內者,足太陰也。動,苦腹滿,上管23有寒,食不下,病以飲食得之。沉澀者,苦身重,四肢不動,食不化,煩滿不能臥,足脛痛,苦寒24,時咳血,泄利黃。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內,小便血。

後如內者,足少陰也。動,苦少腹痛,與心相引背痛,淋。從高墮下,傷於尻內,便血,裡急,月水來,上搶心,胸脇滿拘急,股裡急25也。

針入六分,卻至三分。

右足三陰脈。

注釋及心得:

21.苦少腹痛,月經不利,子臟閉:此症狀描述在脈位足太陽亦見之,故知病人初問診答覆相同,然脈位一在太陽一在厥陰,病因病機便不同,再細問分辨,則症狀不同,治亦不同。

22.子戶壅絶內:陰道內壅塞不通

23.上脘主清升,中脘主運,下脘主濁降。文中之上管,同現今之中脘的概念。

24.苦寒:怯寒

25.股裡急:股部內側筋脈拘急

  1. 張永明醫師:氣機脈位即六經脈位,其由來為脈經手檢圖,原文中病症多與經絡循行相關,治法用針或灸。但實際內科臨床是與傷寒六經及其方藥關聯性較強。如果將此脈法應用在針傷科,應與經絡循行相關性強。

(原載於2010/11/26)

分類: 醫理闡述,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