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本草書籍的價值分析-前言

中醫發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春天時節有學弟問大家,推薦哪一本本草書籍拿來當上課書目呢?這個問題很大答案很難!整理論文稿的時候也發現,歷代的本草書籍多不勝舉,如果想要精研一味藥,拜電子書版本流傳之賜,是可以在網路或專業電子書籍收錄光碟中,輸入藥名,就會跑出落落長的搜尋結果,多達十幾甚至數十本書名,及相關內容都可以查閱到。但是我的質疑是這些書籍的價值是一樣的嗎?也就是說,一代醫家和文抄公的書評價值不該都相等於一,人云亦云活字印刷出版方便的時代出書了十本,和著名醫家總集數十年的經驗書寫一本經人傳抄流傳,如果意見不同,不該是十比一的勝利;有理論流派主張、豐富臨床背景的醫家記載,和植物學家、中草藥專家、本草愛好者的整理,不能混為一談;遵承皇命的官方著作有應付交差完成的,和投注心力考證詳明頗有發揮的,兩者不能等同視之;獨創己見甚至影響成就了後來大醫家的學術主張,和標新立異吸引群眾卻後繼無人的孤立闡述,當然擁有不同等級的傳承影響力。

所以才有了整理本草書籍的念頭,所以才遲遲無法收尾。一來書目太多實在很耗時,然而時已半年也該暫告一段落,將現階段的心得先記錄下來。二來小小臨床醫師如己,如何敢斷言這本書值五顆星,那本書只值二顆星,從某個角度來說,未免太狂妄了些。然而價值分析這件事不確定,就是在打混仗,就是不科學的大家都對每本書都好,無助於藥物的認識和療效的提升。只能說這是一分動態的整理報告,在日後的行醫生涯裏,個人很可能因臨床經驗的累積而改變觀點,五年的菜鳥醫師和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成熟醫師,甚至三四十年經驗豐富的老醫家,想法當然會有所不同。用藥是處方的基礎,這個整理雖然耗時,卻是非做不可,日後每一味藥,只要查詢各個朝代或每個流派的重點本草書籍,便可有明顯的應用輪廓浮現,不必再以多者為是,或各家說法不一而無所適從。需要參考的同道,也可自行複製,增減或修改看法不同之處,成為屬於自己的本草書籍指引藍圖。

全文太長,會依朝代順序拆成幾小篇,陸續發表。秋天的味道已逐漸散布在空氣中,秋收的季節來檢視看看這半年,到底累積了哪些關於本草的想法。

(原載於2014/09/02)

分類: 中藥心得,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