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本草書籍的價值分析-明

《救荒本草1406 AD

明初朱橚。這本書是以救荒防饑為宗旨的植物學專書,不是藥用書籍。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曾被廢為庶人,二度放逐雲南與農民相處,復爵後把四百餘種植物種於王府內,並讓畫工將植物繪圖編制成書,詳細描述各種植物的形態、產地、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以及當時作某種藥物代用品治病的經驗,因為配圖精確,編著嚴謹,遠傳日本和歐洲,受到重視和讚譽,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書籍。但藥用描述簡略,不適合醫藥研究使用,特此一提。

《本草集要1495 AD★★

王綸。比較特別之處是卷一收集了東垣丹溪用藥凡例;卷三分論氣、寒、血、熱、痰、濕、風、燥、瘡、毒、婦人及小兒十二門,再談此門常用藥之分類特性。

《本草蒙筌1565 AD★★

陳嘉謨。書名「蒙筌」,乃旨為童蒙而作。本書依王綸《本草集要》前後次序編輯而成,有消食功能的雞內金、行氣止痛的青木香、止血散熱的血餘炭等,均首見於此書。陳嘉謨對藥物的炮製方法相當了解,並常提出獨創見解,對後代中藥炮製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成書時他已經80歲,因此書被稱之為古代著名藥物學家。

《本草綱目1578 AD★★★

李時珍。以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刪增考訂,大約花了27年的時間才完成,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得以藉由此書而保存下來。個人推薦序例上的歷代諸家本草,相當好看。

《雷公炮製藥性解1622 AD★★

李中梓(士材)。李中梓的學術思想宗李東垣、薛立齋,為易水學派延續的脾腎溫補學派,本書共收載了335種常用中藥的性味歸經、有毒無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惡、使用宜忌、真偽辨別及炮制方法等內容,對各藥味的藥性作了詳盡闡述。

《神農本草經疏1625 AD★★

‧繆希雍。又名《本草經疏,本書是將《神農本草經》藥物和部分《證類本草》中藥物共490種,分別用註疏的形式,加以發揮。繆希雍治病重視脾胃,雖繼承李東垣但有自己的特點,多選用甘平柔潤之劑之養脾胃,對清初葉天士創養胃陰之法,頗有影響。

 小結:明朝的本草書籍,多承襲了宋金元時期東垣丹溪等醫家用藥思路,而繼續發展。如果真想找這個時期比較偏向經方醫家的用藥思路,可以參考吳綬《傷寒蘊要全書1504 AD》。《古今醫統大全1556 AD》有收錄此書,名之《傷寒蘊奧》,浙江通志則名之為《傷寒蘊要圖說》。這不是一本本草書籍,而是一本研究傷寒論的專著,書中的用藥思路有別於上述諸冊,故李時珍《本草綱目》多引用

(原載於2014/11/09)

分類: 中藥心得,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