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也得腸病毒

大年初六開工,開車時車外只有九度呢。小玉(化名)一家都是我的病人,今天只有爸爸媽媽來了,原來小玉得了腸病毒引發的咽峽炎,初四發燒到三十九度,昨天已經到西醫診所看過病了,而爸爸媽媽後來亦覺不適,所以冒著又凍又雨的天氣,還是來診所報到。

爸爸的症狀較輕微,自述咽部不適,兩手脈都是浮細脈,左關甚典型,所以給了大砂草的加減方,囑一日三次即可。媽媽就嚴重多了,由咽痛至左耳已經二天,因先自行服了家中備用的咽痛藥,症狀略減,所以年節聚餐仍百無禁忌,烤炸辣都下肚,還喝了紅酒,昨天下午腹瀉一次,半夜睡到一半,忍不住氣逆而咳,今早起床天氣甚冷,又喝了杯黑糖薑母茶,到診所來時整個聲音都變了,即台語俗稱”聲音束起”。媽媽的右手脈促,右大於左也很明顯,所以給的方是葛根芩連湯加麻杏甘石湯,再略加些單味藥,16克的藥分為四包,囑一次半包,二小時一服。因為耳咽痛甚,耳針先下,乾緊痛感馬上減少了大半,如此一來,服用中藥也會更有信心。

自從民國87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造成七十多位幼童死亡後,家中有幼童(尤其是三歲以下),家長幾乎是聞腸病毒色變,每年的4-6月是腸病毒主要流行高峰期,但另一波流行高峰則是在冬天。腸病毒傳染力極強,主要是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例如透過糞口、水、食物感染、飛沫、咳嗽、噴嚏等,或是病人的分泌物而感染。腸病毒引發的咽峽炎,特徵為突發性的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四至六天,大部份會痊癒,而併發重症的前兆是:嗜睡、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因為傳染力極強,大人得腸病毒的比例亦高,根據統計感染腸病毒的大人:53﹪是沒有症狀,47﹪有症狀-其中大部分是非特異性之上呼吸道感染、8﹪有手足口病、9﹪有類似咽峽炎的口腔潰瘍、一個沒有其他症狀的發燒的大人。

中醫是怎樣看待腸病毒的呢。我有一位病人,是美國漢唐中醫倪海廈醫師的學生,他認為腸病毒的最適方是葛根芩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由六經辨證來看,外邪(病毒)直中太陽陽明,葛根芩連湯可以是個好選擇。但是由此醫案可知,臨床上的實際情況是,就算是同樣的病毒感染,每個人的素體秉賦不同,飲食作息不同,接觸病毒頻率不同…證狀表現是不同的,脈也不同,當然藥也是不同的。個人以為,這才是中醫的精髓,中醫辨的是病人的證,而不是病,所以針對病的特效方和特效藥,是很好的參考,而不該是臨床惟一的選擇,這跟西醫的治療思考模式,是很大的不同。所以由此可知,就算此醫案的爸爸媽媽不是單純的腸病毒感染,或常有病人問我把脈把得出來是H1N1嗎,這都不會影響中醫的療效,因為哪一種病毒不是重點,病人感染後的反應和表現,才是重點。

本案中媽媽病重藥亦重,然而卻叮囑藥16克要分八次,二小時一服,因為這位媽媽是很熟的病人了,感冒時若服用一般西藥,都會覺得”太利”(台語),身體受不了,常用藥量也頂多到一包3克,所以雖然藥須重,卻得分多次服用,以免身體不適。而且處方中苦寒藥居多,苦寒燥濕,欲瀉火而不得不如此,因此也特別交代要多熱飲,民間偏方的熱桔茶、熱楊桃汁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當然,別再因天氣冷而多喝熱薑茶,甚至四物湯、羊肉湯等補品囉。

過年期間,因為要拜拜或是玩樂,常造成睡眠不足或晚睡的現象,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外出人多之處,及聚餐機會大增,都是提高病毒感染機率的主因。在高危險期或感染期間,飲食習慣要多注意,儘量利用公筷,父母或祖父母等照顧者也要避免和小孩共食。虎年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健康,生龍活虎囉。

(原載於2010/02/20)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內科,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