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旦湯的諸多版本

喜歡使用經方的醫家,手邊多有數個不同版本的仲景《傷寒雜病論》,宋本、成本、康平本、敦煌本、桂林古本、醫宗金鑑版、《金匱玉函經》等等,除此之外,王叔和《脈經》、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和陶弘景《輔行訣藏腑用藥法要》,也是常會翻閱的參考書籍。

《傷寒雜病論》中陽旦湯有名而無方,整理相關書籍提及的陽旦湯之方證,可以得知:

  • 傷寒論中,提及”證象陽旦”的條文,各版本均雷同,獨桂林古本語法不同,實非仲景語法,但我們是醫家,不是考證學家,此書既有臨床使用參考價值,不必計較真偽,仍值得多讀之。
  • 金匱要略.陽旦證與傷寒.桂枝湯證比較。陳修園:惟一證心下悶,邪入胸膈,為太陽之裡證。張永明:太陽外主皮毛、內主胸中,金匱陽旦證除表證之外,病邪逐漸由胸中轉入心下部位。
  • 《傷寒雜病論》中陽旦湯有名而無方,各版本呈現不同,依成書年代排列整理如下表,王叔和、孫思邈皆認為陽旦湯即桂枝湯,王燾條文末提到與《備急千金要方》同,卻在組成中多了黃芩一味,經許多醫家沿習,於是後來陳修園評論,坊本俱作桂枝湯加黃芩。今因傷寒論悟出。是桂枝湯增桂加附子。
  • 1988年才整理出版的《輔行訣藏腑用藥法要》,有大小正陽旦湯三方,小陽旦湯即桂枝湯,正陽旦湯在《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亦被提及,足見《湯液經法》或《輔行訣藏腑用藥法要》等類似相關的方劑書籍,於唐代仍見流傳。
  • 《傷寒雜病論》和《輔行訣藏腑用藥法要》雖同源於《湯液經法》,但有其不同的特點:1、仲景避道家之稱,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藥名之,是方劑命名史上一大革新。2、仲景篇名強調脈證並治,《輔行訣》有方藥有針法,但不講求脈。3、《傷寒雜病論》對諸方藥量藥味之增減,主要出自仲景本人,是臨床實踐的結果。這些特點,與《傷寒雜病論》原序中提及不欲巫祝、凡醫的思想,有很深的關聯。
  • 《輔行訣藏腑用藥法要》對經方醫家的參考價值甚大,但條文中仍有新版修正之處,如大小勾陳湯、大小螣蛇湯,已確證為張大昌先生,依《淮南子.天文訓》、《醫心方》、《外台秘要》等書所增補。
  • 多篇相關論文指出,小勾陳湯與理中湯、大勾陳湯與人參湯的關係;大小螣蛇湯與陽明篇承氣湯的關係。非有足夠的醫學素養、堅實的臨證基礎,無法做到增補及研究探討。盡信書不如無書,前文已經提過,我們是醫家,不是考證學家,能夠切合臨床使用,補強理論、加強療效者,便值得研究和實踐,這才符合科學的精神。仲景廣論《湯液經法》,而不是整本拿來用,也是因為如此啊。

(原載於2010/06/14)

分類: 醫理闡述,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