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參湯急救醫案

大年初一,台中的天氣算是陰冷,家裏長輩一起床,就覺得有點頭暈不適,稍作休息後,想說還是照往例出門去拜拜,但到了廟裏,冷風一吹,人更不舒服了,於是回到車上休息,等我們年輕人拜拜完,再驅車回家。不過回家後情況並沒有好轉,躺在床上仍暈,而且開始手足厥逆,由四肢末稍往身體方向進行,觸之極冰冷,加了厚被、電熱毯和電暖器,仍覺寒冷不已,量測血壓上升到150/90左右,但是心跳不到60下,所幸意識是很清醒的。長輩平常偶作暈眩,且血壓偏低,其實在年節前幾天,已經因為類似的情況而送急診,而後連續數天也都到診所打點滴,希望能早點恢復健康。

因為血壓偏高,所以家人先給了顆降血壓藥。但我持其脈:沈遲而無勢,雖尚不至於脈微欲絶,按提之後卻完全上不來,可謂之沈伏不出,且經家人努力地穴位按摩,厥冷感仍有增無減。當下判斷應該給予強心劑如附子急救之,只是眼前並無水煎藥材,科學中藥也只能找到真武湯,不是很適合,還好在櫃子角落有一瓶未開封的高麗參濃縮膏,正是完全合拍,趕緊開瓶倒出適當量,加熱開水稍加稀釋,相當於濃煎頓服,每隔十幾分鐘喝一碗,飲下第一碗後人稍復元氣,喝了第二碗狀況明顯緩解,身體慢慢回溫,總共喝了三次,其間穴位按摩和熱源的支持亦無間斷。

《刪補名醫方論》將獨參湯放在第一方,是中醫急救法的典範。柯琴:一物而係一人之死生者,當大其服而獨用之…若病兼別因,則又當隨機應變,於獨參湯中加熟附,補陽而回厥逆。高麗參是韓國官方人參專賣局,酌加附子等藥材經特殊方法炮製而成的紅參,所以使用高麗參的獨參湯,等同於參附湯,唐容川:人參柔潤甘寒,滋補中宮之津液,上布於肺,下輸於腎…氣即是水。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點滴輸液,附子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火即化血,等同於強心劑的使用,兩藥同用重用,急救陰陽氣血欲脫。

少陰證用附子本多見血壓偏低,然而此醫案血壓是偏高的。須知心臟是一個衰竭中的幫浦,原先證見咳嗽易喘而不見足踝水腫,應是左心室先衰竭,是故心臟壓縮能力降低,無法將足夠的血液送出,四肢末稍及頭部屬離心遠端,故症狀出現頭暈頭脹及手足厥冷。血量下降或達到腎臟的血流減少時,腎臟的特定細胞會啟動RAA(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引起血管緊縮及水分再吸收,而提高血壓。血壓上升後,位在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竇的壓力受器,將訊息送到延髓內的心血管中樞,促使迷走神經釋放更多神經傳導物質(ACh),造成心跳速率下降,希望降低心輸出量而降低血壓。這一連串的生理反應,造成血壓偏高而心跳降低,四末冰冷頭昏不適,這與血壓太高怕造成中風的情形不同,服降血壓藥不是好方法,而高麗參的重用,也優於點滴輸液的治療。所以有些高血壓需要用附子,跟某些發燒必須要甘溫除大熱,而不是一味地給退燒藥,是一樣的道理。不過這個急救的前提是病人的意識仍清醒,喝得下藥讓脾胃運作出藥效。

急診的經驗很不好受,不論是當事人,還是陪同的家屬,可能的話大家都想避免。大學社團同學問了小兒急慢驚風的急診問題:

所以即使發生熱痙攣這種情況,也可以等症狀發完,隔天再請中醫師看診嗎?還是得緊急找中醫師。

→小兒熱痙攣是良性,可以隔天再看診,問題是父母有沒有能力判斷是小兒熱痙攣還是其它狀況。

其實長久以來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如果像這類急症發生時,西醫可以送急診,那如果假日或半夜沒有中醫時怎麼辦?有人是和我說,其實會變急症都是早就有症兆沒處理了,所以平時有注意不太會有急症。雖然有點道理,但我是會想如果真的有要如何?

        急診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置,因此需要有很多知識和經驗的累積。在沒有西醫的二千多年裏,中醫當然累積了許多急救的方法。對病人而言,最大的福氣就是居家鄰近就有中西醫急診可供尋求幫助。然而現行體制是中醫不但沒有急診制度,也沒有住院制度,還限制某些藥物的使用…實在傷害了中醫的發展與傳承,我們跟病人一樣感到憂心與不安。不想寫太多抱怨的話,我的高中同學將近二分之一都去當西醫,偶爾去逛facebook,西醫也在談急診都沒有人要待,以後老了擔心找不到外科醫師開刀…等。反正認清自己是基層小醫師,在能夠發揮的範圍裏,儘量做好該做的醫療便是。而大家平常也要多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避免急症猝作的機率。

(原載於2012/02/13)

分類: 臨床應用, 中醫內科,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獨參湯急救醫案〉中有 1 則留言

  1. admin表示:

    曾有段時間我是很生氣,然後轉成無奈。 不過現在我只能想說是大家的共業,事出必有因。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可及範圍內盡力了。 不過我應該要來考慮以後搬到妳們家附近,哈哈!
    於2012-02-14 22:39:11回覆
    To 櫻桃爸
    呵呵~年紀稍長,已經不想把精力花在生氣上面,
    也不用覺得無奈啦,把生命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囉!!
    PS.很歡迎你們搬過來啊,櫻桃家對中醫的認同參與我也很佩服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