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易理解讀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篇

八月底有機會去幫學弟妹上基礎課程:「金匱初階和易經理論」,學弟妹很認真的製作共筆,我在校正之餘也從中擷取部分蠻有意思的段落,跟大家分享。

壹、陰陽特性

有很多醫家說,要學好中醫的人要懂“易”!如果同學慢慢接觸,就會知道張老師和很多學長姊都強調中醫其實是一門科學,而非藝術或哲學,科學就是有很基本的準則在裡面,而不是越講越複雜或形而上的東西。比方說學數學,從一加一等於二開始,可以推廣至代數、矩陣之類;學物理,從力學定律、電磁波定律開始;學化學,就背週期元素表,再特殊的東西都是從基本元素衍生而來的;而學中醫就是從學習陰陽開始的。天人一理,陰陽也。這句話很重要:大自然和人體都是同一個陰陽的道理,而易經卦爻是陰陽變化的符號表現,大自然用先天八卦表示;人體用後天八卦表示,包括病理學、診斷學、藥物學等,皆在陰陽變化的範圍中。陰陽的特性有四:第一是互根、第二是對立、第三是消長、第四是轉化。

一、互根:陰陽是互根、互相依存的,若陽慢慢消失不見,到某一程度後陰就會脫去。《仲景學術思想臨床實踐》第21頁:君相二火解的圖是從《醫理真傳》節錄出來,《醫理真傳》中提到君相二火解時,說明正常狀態時,君相二火的生理現象應該如何;以及病理現象時又應該如何。在左邊的東升系統裡,若陽竭時,陰就會脫走;右邊的西降系統,陰竭時,陽就會脫走。詳細的部份等到學長們之後上《醫理真傳》時再做解說。舉這個例子主要目的是說,正常生理現象是相火從東邊一陽生,然後二陽三陽四陽五陽六陽,到最上面一陰生再從西降。當轉變成病理現象時,可能變成東升系統的陽竭陰脫,或者是西降系統的陰竭陽脫。陽竭陰脫時,在坎的部份元陽慢慢枯竭掉後,因為陰陽互根的特性,所以當陽衰弱到某一個程度後,陰無法依存也會跟著脫去,回到離中元陰的部位,此時微弱的元陽(相火)與或不與陰氣一起上騰脫去,會有不同的病理症狀產生,診斷上也會診到浮空脈。故因為陰陽有互根的特性,病理和診斷上都可以看到一些相對應的現象產生。

二、對立:對立就是一種制衡、也就是制約的意思。最明顯的例子為陰盛陽虛,陰盛時可能會有陽虛、陽衰弱的現象,如可能會覺得怕冷,不用吹冷氣就很冷,吹冷氣時加了外套還是很冷,這時候喝一杯熱水,或甚至是喝一杯熱薑茶後,冷的感覺就會消失,這就是對立制衡的概念。藥物學中,若是寒涼症,就用辛溫、溫熱的藥治療。“陽盛陰虛,下之則癒”,陽太盛時就服用寒涼的藥下之,這就是陰陽對立的概念在藥物學的應用。

三、消長:消是消滅,長是增長,從一陽生、二陽生直到六陽生,東升系統是陽的增長,同時陰會消減,這是正常生理體陰用陽時陰陽的消長變化,一方在增加的同時,另一方就會慢慢地削弱。

四、轉化:轉化是物極必反,當陽亢到六陽最高程度的時候,會轉成一陰開始生,然後二陰三陰慢慢增加再隨之西降下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病理上也可以觀察到物極必反的症狀反應。

陰陽的四個特性不只是背一背而已,而是每次上課會用到的圖,當提到藥物、診斷、生理病理時,其實都包含了陰陽的四個特性。若陰陽這四個特性用易經來解釋時,就是用陰爻、陽爻的組合來表現。所以當易經及陰陽的概念了解後,就可以發現解釋藥物所使用的圖、甚至是解釋《傷寒論》、《金匱要略》條文時,都會利用陰陽這四個特性的概念。

貳、體陰用陽和體陽用陰

我們常說 “左手是體陰用陽,右手是體陽用陰”,“體”是本體,原來是充足的,因為轉化成“用”,所以本體在過程中是被消耗掉的,而轉化成的“用”則是累積增加的。相對於陰而言,陽是較明顯、可以觀察得到的。例如人一早醒來,開始工作、搬東西、思考講話、做事情等這些作為我們容易觀察的到,這些由能量產生的作為屬陽,左手為東升、體陰用陽,陽慢慢展現出來,可以有很多作為做很多事,但同時本體陰會慢慢被消耗。陰代表是物質、血流,若用西醫生理學解釋,陰就是身體內儲存的營養精微。在左邊東升時,在用陽時,陰慢慢被消耗。右邊西降時,體陽用陰,利用每天吃的三餐,把食物轉化成醣類、蛋白質、ATP等儲存在體內,叫“存陰”。“存陰”的過程要消耗陽、消耗能量,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精微儲存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在右邊西降部份,用為陰,會越來越多,而陽會被消耗,也就是能量慢慢被消耗。故“體陰用陽,體陽用陰”可以用這樣的說法來解釋生理的部份,這個概念在很多時候都會提到。當聽到“體陰用陽,體陽用陰”時,要很清楚,是什麼在消耗,什麼在增長。

參、運用易理解讀《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一、先後天八卦位置要記起來,因為「易」是陰陽,中醫的科學基礎也是陰陽,所謂科學就是很複雜的東西可以把它簡化,那叫科學,反之複雜化叫哲學,我們以《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為例,總共有十九條條文,可分成兩個部分,一為血痹,一為虛勞。這個篇章的前二條條文是在講血痹的部分,痹,字義通閉,閉塞不通的意思。後面十七條講虛勞,如果我們仔細看條文會發現虛勞的部分,有一點很有趣:「男子」二字貫穿全文。《金匱要略》中有獨立三篇在講婦人病,《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然而只要是特別提到「男子」二字的條文,幾乎都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的虛勞這部分裡面,每條條文不是以男子為開頭,就是提到亡血失精,第十三篇雖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的條文,處方用的還是虛勞篇的腎氣丸。第十五篇的「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小建中湯。」也屬虛勞。將虛勞篇的條文從頭到尾多看幾遍,會發現金匱的虛勞幾可歸類到男科了。當然婦人也可能犯虛勞病,也可以用這些方,但是就像婦人雜病篇的抵當湯,可以用來治療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一樣,總括來說這個虛勞篇還是主講男科。

二、如果我們用易經陰陽的道理來解釋,就會明白為什麼虛勞病歸屬男子病,也可以理解血痺和虛勞為什麼要放在同一篇。因為「乾道成男」,所以男子是體陰用陽,仲景時代男人的工作狀況很辛勞非常耗體力,一早起來上山砍柴,或是到田裡種田,從早到晚做粗活甚至外出打仗,可是吃的東西又不好,非常貧乏不像現在人這麼大魚大肉。人要吃三餐吃有營養的東西,才會轉化成本身的精微物質才能存陰,所以拼命做、做得要死卻吃不到甚麼東西甚至吃不飽,陰就會被傷到,男子的本體陰傷後就病勞就會亡血失精。所以用易經陰陽的概念來解讀條文,會了解到《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前半段講血痹(閉),後半段講血傷、陰傷;前半段講尊榮人,後半段講一般的窮苦百姓。所以將血痺和虛勞放在同一篇是很有意義的。

三、既然虛勞篇在講血傷、陰傷,所以處方一定偏向補血、補陰。看其中主要的幾個補虛勞方,第一個方為小建中湯,黃耆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都歸類在建中湯系統,同一個系統的方不拆開來講,第二個方是薯蕷丸,第三個方是酸棗仁湯,如果是宋版《傷寒論》,後面還補一個《千金翼方》的炙甘草湯。小建中湯是增加芍藥的劑量是補陰的方,屬陰虛用方。仲景用方通常把方裡面最主要的君藥來當作方名,如薯蕷丸、酸棗仁湯、炙甘草湯。薯蕷就是山藥,山藥是有黏稠度的可以補陰,一般有黏稠度的藥物大多是補陰的,例如天門冬、麥門冬、地黃,通通都是補陰的。酸棗仁湯,酸,在藥物學中學到“辛甘淡化陽、苦酸鹹化陰”,所以藥物選用酸味是可以化陰補陰;炙甘草湯重用炙甘草和生地黃,可以說是《傷寒論》裡面很重要偏補陰的方,將方中陽藥全拿掉就成了溫病系統的復脈湯。

四、虛勞的勞字,文字拆解後從火字旁,出力做事消耗過度而生火,所以其虛必定包括虛熱的部分,所以這些方裡面除了補陰的藥,還會加上甘溫藥來除虛熱,如此藥物陰陽搭配得宜才能治療虛勞。所以看起來多又複雜的條文,若從陰陽的角度出發,邏輯會變得簡單,大方向很清楚,不論是病理的陰陽失衡,還是藥物的陰陽制衡,這就是中醫的科學。

肆、方劑中藥物劑量的重要性

一、我們挑其中的小建中湯來跟同學們講方中的陰陽配置,講建中湯前一定要先講桂枝湯。傷寒,是因病而弱,因為外邪入侵人體,桂枝湯是太陽病中一個很重要的處方,是陽邪傷到人體太陽的層次。太陽為一身之巨陽,主營衛,如果傷到了營衛的部分,就用桂枝湯治療,桂枝湯組成為: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12枚),這是宋本的劑量。因為陽邪傷到了太陽營衛,所以處方必須要兼護營(陰)及衛(陽),桂枝湯是桂枝甘草湯和芍藥甘草湯的組合,桂枝甘草湯是屬於補心陽的方,其條文是“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傷到心陽我們用桂枝甘草湯,補的是陽。而芍藥甘草湯,是很重要的基本補陰方,所以桂枝湯把營衛都護住了,希望把邪氣抵擋住,不要讓它再往內入侵,戰場停留在太陽這個層次,補強營衛然後讓外邪微汗而出,這是桂枝湯藥物的應用。

二、同學們在學藥物的時候,講性味“辛甘淡化陽,苦酸鹹化陰”,桂枝的性味是辛甘溫,芍藥的性味是苦酸微寒;甘草性味是甘平,所以桂枝甘草湯可以辛甘化陽,芍藥甘草湯是酸甘化陰,即可以利用藥物的天之氣(陽)地之味(陰),去調整補強營跟衛的功能,這是桂枝湯的方義。

三、桂枝湯延伸到小建中湯,在《傷寒論》太陽病中篇的小建中湯,處方是桂枝湯倍芍再加入飴糖,而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的劑量都一樣的。小建中湯應用在《傷寒論》時,它是倍芍,芍藥變成六兩,但小建中湯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裡面,芍藥增加到八兩,這是告訴同學們小建中湯應用在虛勞篇時是陰傷,故需要加強補陰,只有倍芍還是不夠,故在《傷寒論》小建中湯的芍藥六兩再加二兩,變成八兩。所以當我們在看一個方的時候,除了看它的組成之外,劑量也很重要,劑量可以表示這個病症是傷到陰、抑或是傷到陽,傷的程度是不足還是非常嚴重。

四、同學們首先要對“方”熟,其次是對“藥物組成”很熟,再來才是對“劑量”多做琢磨。所以開水藥時,病人脈浮緩,會用桂枝湯;脈浮緊,則用麻黃湯。可是經驗豐富功力深厚的醫生不止如此,能在藥物的劑量上調整以達到更好的療效。譬如麻黃湯組成是麻黃、桂枝、杏仁、炙草,一般開方時各個藥的劑量都是二錢,而脈有分陰陽,脈的陰陽可以參考《瀕湖脈學》,裡面有說脈是屬陰還是屬陽,可由脈裡面去診斷得到病人的陽不足是50分還是30分,如果是陽非常不足,可能桂枝及炙甘草的劑量就會增加到三錢,以加強扶病人的陽,所以劑量這個部份是開水藥的精華。古人說:“醫家不傳之秘在劑量”,不傳是因為不容易傳承,就算老師很認真教學生也可能學不來,因為劑量的拿捏不好學,必須脈證方藥的知識通通都很清楚後,才有辦法研究劑量的加減,把脈也必須要很熟練精準,把到的脈到底是陰多一點、還是陰多很多,才有辦法在劑量上做調整。

五、中醫是科學的,從生理現象、病理症狀、持脈診斷、藥物氣味劑量,都沒有離開陰陽這兩個字,醫生就是調整病人體內陰陽這個天平的平衡,去維護人體至中的狀態。易經八卦的部份很重要,這是陰陽概念的建立,所以才有「醫易同源」的說法。但是五行就沒那麼重要了,用五行去解釋中醫的生理、病理,常常到後來會一團混亂繞不出來,因為五行其實也是由陰陽所演變出來的,跟河圖、洛書有關,(可參考運氣學說概論),但五行本身不是最基礎的準則,可以把它想成它不是化學裏面的基本元素,所以不能用來解釋所有的中醫概念和人體變化,所以我們通常是不講五行的。

(原載於2012/10/08)

分類: 醫理闡述,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運用易理解讀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篇〉中有 1 則留言

  1. admin表示:

    連我這外行都覺得能感受到一點基礎原理。讚! 最重要的事很高興看到傳承的動作,如此才能生生不息!再讚!
    於2012-10-12 18:18:14回覆
    To 櫻桃爸
    由衷感謝每一位願意傳承的前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