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人參半夏丸出自於《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妊娠嘔吐不止,乾薑人參半夏丸主之。
原文沒有寫出對應方證的脈象,師曰:乾薑人參半夏湯是理中湯取其半,再加半夏。所以其藥力較理中湯更峻,脈診為左關塌陷無力,屬陽明陽虛連及太陰陽虛。陳修園《傷寒論淺注》:「痙濕暍三種所因雖不同,而俱傷太陽之氣。」痙濕暍在談全身的痠痛症,太陽之氣指的是上焦的營衛。營衛之氣來自於中焦的製造,啟動在下焦,其用在上焦。如果是中焦的營衛製造不良導致的痠痛症,處以乾薑人參半夏湯改善效速。金匱用治妊娠嘔吐是因為脾胃虛寒之故。(1)
本則醫案是乾薑人參半夏湯在女性助孕臨床應用的案例。患者為29歲女性,婚一年多欲孕,無懷孕史,未做過西醫助孕療程,望診形平神倦,唇素乾,舌紅尖有瘀斑苔少舌體瘦小。經規,經前色暗點滴,左卵巢痛站起不舒。天雨左膝痛左小腿肚痠。經常晚睡,大便偏硬量不多,晨起身熱,經期大便較順熱會退,兩足較冰臍下較涼。106年一月起開始調孕,一或二周回診一次。月經周期為12/22,1/18,2/14。3/20驗孕(+)。
這位婦女依其脈證的表現,給藥如下:
1/02 小柴胡湯7克+芒硝3克 3包14天飯後一包
1/16 當歸散7克+柴胡3克,梔子(山)1克 3包7天飯後一包
1/23 小柴胡湯6克+當歸散6克 3包14天飯後一包
2/06 小柴胡湯6克+左歸丸6克 3包14天飯後一包
2/20 小柴胡湯6克+當歸1.5克,赤芍1.5克,川芎0.8克,熟地黃1克
3包14天飯後一包。再加乾薑人參半夏湯水藥一天一包
3/06 小建中湯7克+當歸2克+黃耆2克 3包14天飯後一包
再加乾薑人參半夏湯水藥一天一包
3/20 回診驗孕(+),改與安胎藥。
鄭欽安《醫法圓通․女科門》:女子之病本于太陰,太陰月也,三五而盈三五而缺,盈者陰進為陽主長,缺者陽退為陰主消(2)。盈者陰進為陽,陰盛陰極才能順利轉陽,可類比於基礎體溫前段的濾泡期低溫,陰進累積濾泡成長;排卵期高溫如同初十五滿月為望;陽退為陰主消,可類比於黃體期高溫;溫度降月經至為朔。依鄭欽安對婦科三焦的定義:上焦為太陽(天),中焦為地球(地),下焦為月(水)。其女科門理念,只有陰陽的轉變消長,沒有五行臟腑的陰陽區分,方藥多循仲景六經手法藥簡力專,不採後世腎陽腎陰等五行臟腑用藥選擇。這則醫案是取法鄭欽安的婦科臨床思路。
欲孕婦女十二月至一月的基礎體溫表(BBT)如圖一所示,12/5,1/6的排卵日高溫後,溫度會下降數日,為陰轉陽之動能不足;而高溫期溫度偏低多在36.7度(刻度24)以下。一月份的體質調理前半段先以小柴胡湯加芒硝解其潮熱便秘。綜合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判斷主要體質為陰虛有熱,脈象多見弦兼細或兼數,左尺弱,所以1/23連續六周皆以小柴胡湯合養陰藥,例如當歸散、左歸丸、四物湯,因為陰長且盛才能順利轉陽,而小柴胡湯的升降出入可以帶領養陰藥適得其所。當歸散仲景用於血少有熱的妊娠婦女助其血旺胎安,可以提前在欲孕期間便開始使用,2/6已轉黃體高溫期了,養陰藥改為左歸丸,這個方有特殊的腎精用藥,例如枸杞子、鹿角膠、莬絲子等是腎陰腎陽皆補的藥,由一月至三月的基礎體溫表圖二所示,黃體高溫期和2/14月經來後的濾泡低溫期,較前二個月相比溫度都可以拉高些,但這個周期黃體期高溫只有9天過短。2/20起養陰藥改為四物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是為調經湯,是很多後世醫家常採用的方劑。診其脈左關塌陷無力,再加乾薑人參半夏湯水藥,則三月份的排卵日動能表現佳溫升明顯,溫度沒有再往下掉,而且高溫多落在36.7度(刻度24)以上。3/6養陰藥改為小建中湯合當歸補血湯,小建中是桂枝湯倍芍的體制,除了養陰之外也包括有桂枝的育陽動力,並續服乾薑人參半夏湯水藥。高溫期表現穩定良好,3/20驗孕(+)。
欲孕婦女的高溫期溫度偏低多在36.7度(刻度24)以下,不一定是病態,為氣虛或陽虛者多見(3)。基礎體溫由低溫上升至高溫,如果表現不佳,有二種可能性,一是「腎陰」不足導致陽化太慢,二是「腎陽」不足(4)。這是依五行臟腑理論歸納出來的臨床思路,再依據這思考邏輯去選擇合適的腎陰腎陽用藥。而這個醫案是取法鄭欽安的婦科臨床思路,基礎體溫表只觀察陰陽的變化,而不帶入五行臟腑的理論,開方以脈證為依據,陽的不足是因為左關塌陷無力,故選用中焦藥乾薑人參半夏湯,而不是右歸丸。左歸丸和右歸丸是張景岳取法《金匱要略》腎氣丸而來,兩方中填補腎陰腎精的藥物多重覆,而右歸丸再加少量的附子、肉桂去運化這些養陰藥。這個醫案顯示助孕用藥選擇不必一定侷限於腎陰腎陽,由基礎體溫表看來,也可以獲得明顯改善。
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其症可以互參,其方亦或可以互用,須知以六經鈐百病,為不易之定法,以此病例彼病,為啓悟之捷法。」「學者尊古而不泥於古,可以讀活潑潑之仲景書。」
本則醫案書寫已獲得病患本人的同意,並恭喜於106/10順利生男。後學不敏,僅就讀書心得及有限的臨床經驗,整理歸納,提供同道參考。醫學的傳承,是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恩各位中醫前輩的啟發。本文引用:
1.張老師課堂講述
2.鄭欽安《醫法圓通․女科門》
3.賴榮年醫師《不孕症臨床思路及療法》P29
4.賴榮年醫師《不孕症臨床思路及療法》P28
5.陳修園《金匱要略淺注》
(原載於2018/06/11)